文举的典故
2025-11-17 10:55:29
永节芜贱买断之之耻
文举的典故源自中国古代的一个著名故事,讲述了东晋时期文学家、书法家王羲之与文举(文举,即文选,是东晋时期的一部文学选集)的故事。

典故内容如下:
王羲之在青年时期,便已才华横溢,名声远扬。有一天,他得到了一本名为《文选》的文学选集,这本书收录了许多古代著名诗人的作品,王羲之如获至宝,开始潜心研读。
有一天,王羲之读到《文选》中的一首诗,诗中有一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他被这句诗深深打动,认为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意境深远。于是,王羲之便把这句诗写在墙上,每天都会抬头望一望,低头品味一番。
这个故事后来成为了“文举”的典故,用来形容对文学、艺术有极高鉴赏力和审美情趣的人。同时,这个故事也反映了王羲之勤奋好学、热爱文学的精神。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文举”来形容那些具有文学素养、懂得欣赏和创造美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