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机的出处
2025-11-17 05:13:59
永节芜贱买断之之耻
“忘机”这个词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源自以下两个背景:

1. **道教**:在道教文化中,“忘机”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源于《道德经》中老子提出的“无为而治”思想。在道教中,强调忘却俗世的烦恼和纷扰,忘记名利、忘却得失、忘记一切纷争和欲望,从而达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这个概念在道教经典如《南华经》和《道德经》中有所体现。
2. **禅宗**:在佛教禅宗中,也常提到“忘机”。这里指的是忘却世间的一切烦恼和执著,以达到“本来面目”或“本性”的状态。在禅宗修行中,高僧们通过禅修,以期忘却俗世的种种“机心”,达到心灵的清净与自在。
具体到文献出处,以下是一些引用“忘机”的文献:
- 《南华经》(即《庄子》):“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死也。生而有涯,知而其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己!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月氏,天与人一也。人以有涯随无涯,而不知其所止,犹瞑目而视,瞑耳而听。夫为耳目之用者,亦不可久也。惟忘机而已矣。”
- 《六祖坛经》:“夫禅者,即心是佛,不立文字,教外别传。若言有法,即是菩提;若言无法,即无菩提。何谓菩提?忘机为心,无所依处。”
- 《道德经》:“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月氏,天与人一也。道法自然。”
这些文献都体现了“忘机”这个概念在不同哲学体系中的不同含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