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韦简介
2025-11-16 04:38:31
永节芜贱买断之之耻
吕不韦(约前378年-前235年),字子楚,战国末期赵国魏邑(今河南省许昌市魏都区)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商人、思想家。

吕不韦出生于一个商人家庭,他年轻时便展现出卓越的经商天赋。后来,他来到秦国,结识了秦国太子嬴子楚(后来的秦庄襄王),并决定投资于这位前途未卜的太子。
吕不韦利用自己的财富和影响力,帮助嬴子楚赢得了太子的位置。为了巩固太子的地位,吕不韦还策划了一系列政治和外交活动,使秦国在战国七雄中的地位得到了提升。
公元前247年,嬴子楚继位成为秦庄襄王,吕不韦因此被封为相国,掌握了秦国的大权。在吕不韦的辅佐下,秦国继续推行法家思想,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严刑峻法,使秦国国力日益强大。
然而,吕不韦的权势也引起了其他势力的嫉妒和恐慌。公元前238年,秦庄襄王去世,他的儿子嬴政即位,是为秦王政(秦始皇)。嬴政即位后,吕不韦的权力开始受到限制。
由于吕不韦的势力过大,秦王政对他产生了戒心。在吕不韦的亲信被逐出朝廷后,吕不韦被迫辞去相国职务,并回到自己的封地。公元前235年,吕不韦因受到秦王的猜忌而被免职,不久后被迫自杀。
吕不韦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不仅在政治上有着辉煌的成就,还是一位思想家。他提倡“以民为本”的理念,认为国家的发展应该以民众的利益为出发点。此外,吕不韦还编写了《吕氏春秋》一书,该书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