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名字的典故
2025-11-14 20:29:06
永节芜贱买断之之耻
福州,这座福建省的省会城市,其名字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典故。

福州的名字起源可以追溯到五代十国时期。据传,福州在唐末五代时曾为闽王国都城。闽王王审知建立闽国后,将原来的福州改名为长乐,寓意长治久安、欢乐昌盛。后来,长乐的名字一直沿用,直至宋朝时期。
宋代时,福州因地处福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地位日益重要。北宋建隆二年(961年),赵匡胤封其弟赵德芳为闽王,德芳去世后,其子赵元僖继位。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赵元僖因避讳真宗赵恒的名讳,遂将“长乐”更名为“福州”。
以下是福州名字中几个关键的典故:
1. “闽”字:福州原属于闽地,故以“闽”命名。在古代,闽地是东南沿海的一个重要区域,因地理位置优越、文化丰富,被称之为“东南形胜”。
2. “州”字:福州在唐代为州,宋代升格为府。州府是古代地方最高行政单位,意味着福州在当时的地位和影响力。
3. “福”字:福州的“福”来源于“福长”,寓意福泽长远、福祉绵绵。同时,“福”也代表着繁荣昌盛、人民安康,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 “州”字在福州地名中的特殊含义:福州的“州”字具有“聚宝盆”的含义,因为福州位于闽江口,江水在此汇合,形成了广阔的平原,有利于农业和渔业发展,故有“聚宝盆”之称。
综上所述,福州的名字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既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展现了福州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