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酥的典故
2025-11-14 14:10:45
永节芜贱买断之之耻
桃花酥是中国传统点心之一,其典故与宋代诗人林逋有关。林逋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尤其以写梅、兰、竹、菊“四君子”诗闻名,他曾任杭州刺史,与苏轼、苏辙等人交好。

相传,林逋在杭州任职期间,有一天,他在西湖边赏花时,看到了桃花盛开的美景,灵感突发,便创作了一首赞美桃花的诗句。诗中描绘了桃花的娇艳和美丽,表达了对桃花的喜爱之情。
林逋在创作完这首诗后,突然想到,桃花的美景如此诱人,为何不将其融入美食之中呢?于是,他开始尝试用面粉、糖等食材制作一种带有桃花香味的点心。经过多次尝试,林逋终于研制出了以桃花为特色的点心——桃花酥。
桃花酥的制作工艺独特,外形酷似盛开的桃花,酥皮金黄,口感酥脆,内馅甜而不腻,散发着淡淡的桃花香气。林逋将这种点心献给杭州城的百姓,百姓们品尝后赞不绝口,认为这种点心既有诗意,又美味可口。
从此,桃花酥便在民间流传开来,成为杭州乃至中国南方地区的一种特色小吃。而林逋的这首赞美桃花的诗句,也成为了桃花酥的典故,使得桃花酥更富有文化内涵和传奇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