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梓之林的典故
2025-11-14 01:06:37
永节芜贱买断之之耻
"杞梓之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个典故,来源于《左传》中的故事。

这个典故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中的一个故事,讲述了春秋时期,齐桓公和管仲的一次对话。其中,齐桓公问管仲:“吾欲使国家富强,百姓安宁,应该如何着手?”管仲回答道:“必先养其根,然后枝叶茂盛。今国家之患,如疾在膏肓,必先拔其根本,然后枝叶可得而养也。国家之患,非一日之故,必积年累月而成。今日之急,在去其积恶,除其积弊,使之返于正道,然后富国强兵可望矣。”
在这段对话中,“杞梓之林”是管仲用来比喻国家的基础和根本。其中,“杞梓”指的是一种珍贵的树木,它的根深叶茂,象征着国家根基坚固,繁荣昌盛。因此,“杞梓之林”后来就被用来比喻国家根基稳固、人才济济,以及形容人才众多、国家繁荣的景象。
在现代汉语中,“杞梓之林”经常被用来形容一个人才辈出、国力强大的时代或国家,也可以比喻一个集体中有很多有才华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