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的典故
2025-11-14 01:01:45
永节芜贱买断之之耻
"苏幕遮"是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典故,源自中国古代文学。

典故起源于唐代,与诗人白居易有关。相传,白居易在长安任职期间,有一天晚上,他在家中举行宴会,邀请了一些文人墨客前来聚会。宴会上,有一位名叫苏幕遮的舞女,她擅长跳一种名为“苏幕遮”的舞蹈。
苏幕遮舞是当时的一种流行舞蹈,以其独特的服饰和舞姿著称。这种舞蹈起源于西域,后来传入中原,受到当时士大夫阶层的喜爱。在白居易的宴会上,苏幕遮舞女的表演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关于“苏幕遮”的名称,有一种说法认为它源自于梵文“Sura-mala”,意为“宝冠”,象征着舞女所佩戴的华丽头饰。另一种说法则认为,“苏幕遮”是舞女名字的音译。
白居易在宴会后,深受苏幕遮舞女的舞姿和美貌所吸引,便创作了一首诗来赞美她,题为《赋得苏幕遮》。诗中描绘了舞女优美的舞姿和端庄的气质,以及她那令人陶醉的容颜。
这首诗后来成为了“苏幕遮”典故的来源,而“苏幕遮”也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具有文化象征意义的词汇。在后世文学作品中,“苏幕遮”常被用来形容女子舞姿曼妙、容貌秀美。
总的来说,苏幕遮典故源于唐代白居易与一位名叫苏幕遮的舞女的故事,成为了后世文学作品中描绘舞姿和美女的重要意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