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量出自哪里
2025-11-13 21:41:56
永节芜贱买断之之耻
“思量”这个词出自古代汉语,其本意是思考、考虑。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这个词经常被用来表达对某事的深思熟虑或对过去、未来的回忆。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等古代文献,但在唐宋诗词中更为常见,许多著名的诗人如杜甫、苏轼等都有使用“思量”的诗句。

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其中“欲穷千里目”中的“欲”和“更”就隐含了思量、向往的意思。宋词中更是大量使用“思量”来表达细腻的情感,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有“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首词通过“试问卷帘人”这一句,展现了词人对往昔生活的思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