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明的出处
2025-11-13 20:06:15
永节芜贱买断之之耻
"澄明"这个词出自中国古代的文学和哲学作品中,它的字面意思是指清澈透明,常用来比喻思想、心灵或境界非常纯净、清晰。以下是“澄明”一词的几个出处示例:

1. 《易经》中:“君子以澄明矣。”这里的“澄明”是指君子应该保持内心的纯净和清晰。
2.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其中的“晴翠接荒城”用“澄明”来形容春天的景色,意味着清澈明亮。
3. 《庄子·逍遥游》中:“逍遥游,其致广大而尽精微,其取诸身也,与万物为而一。”这里的“澄明”用来形容庄子所追求的一种超越物质束缚、心灵自由的境界。
4. 近现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用“澄明之境”来形容艺术创作中所达到的一种理想境界。
总之,“澄明”一词在古代文献中多用于描述清澈、纯净或思想清晰的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