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名称由来及古今变迁
2025-11-13 03:52:08
永节芜贱买断之之耻
宜兴,位于中国江苏省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其名称的由来及古今变迁如下:

一、名称由来
宜兴的名称来源于“宜于兴修”的含义。据《史记》记载,秦朝时期,这里因地形地貌适宜发展农业,所以得名“宜兴”。后来,“宜兴”这个名称被沿用至今。
二、古今变迁
1. 秦汉时期:秦朝统一中国后,宜兴地区属于会稽郡。汉初,设立宜兴县,隶属扬州刺史部。
2. 三国至南北朝:这一时期,宜兴地区多次更迭政权,经历了三国东吴、西晋、东晋、南朝宋、齐、梁、陈等王朝。这一时期,宜兴地区经济、文化得到快速发展。
3. 唐宋时期:唐朝时期,宜兴地区设立宜兴县,属苏州府。宋朝时期,宜兴地区属两浙东路,县治设于今宜城街道。这一时期,宜兴地区的陶瓷、竹编、紫砂等手工业发展迅速。
4. 元明清时期:元朝时期,宜兴地区属江浙行省常州路。明朝时期,宜兴地区属常州府。清朝时期,宜兴地区属江苏布政使司常州府。这一时期,宜兴地区的紫砂壶制作技艺闻名遐迩,成为宜兴的文化象征。
5. 近现代: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宜兴地区属江苏省常州道。1937年,日军侵占宜兴。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宜兴恢复原状。新中国成立后,宜兴地区属江苏省无锡专区。1983年,撤销无锡专区,设立无锡市,宜兴市隶属无锡市。
6. 21世纪至今:21世纪以来,宜兴市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在紫砂、陶瓷、竹编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同时,宜兴市还注重生态保护和旅游业发展,成为江苏省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城市之一。
总之,宜兴市从秦汉时期的宜兴县,发展到今天的宜兴市,历经了千年的沧桑巨变。在历史长河中,宜兴市以其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发展历程,为我国南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