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笛典故
2025-11-17 23:36:42
永节芜贱买断之之耻
"韵笛典故"是指与韵笛有关的趣事或者成语、故事。韵笛,又称箫,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吹奏乐器,起源于中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以下是几个与韵笛有关的典故:
1. **高山流水——伯牙与子期**
这个典故源于《列子·汤问》。讲的是春秋时期的琴师伯牙在弹琴时,将自己的情感和心声化为琴音。在他弹奏的时候,一位叫做钟子期的朋友,能够理解伯牙琴音中的情感。后来伯牙破琴绝弦,表示再也找不到像子期一样能理解自己音乐的人。这则典故比喻了知音难求。
2. **江上调笛**
这是一个成语,形容优美的音乐,也比喻诗人作诗的情境。出自唐代白居易的《夜雨寄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里的“巴山夜雨调笛”便是此成语的出处。
3. **阮咸调琴**
阮咸,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和琴家。他在家中悬挂着一具名为“古韵笛”的笛子,每当听到风吹树叶的声音,他便拿起韵笛吹奏起来。这则故事讲述了他对音乐艺术的高深造诣,以及他对韵笛的热爱。
这些典故和成语都与韵笛这一传统乐器紧密相连,反映了中华民族丰富的音乐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