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排名

2022年福建师范大学在全国本科院校排名第81位,福建师范大学坐落于中国东南名城——福建省福州市,是福建省人民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共建高校、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学校入选国家“2011计划”、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福建省重点建设三所高水平大学之一。学校规模:福建师范大学本部有旗山、仓山两个校区,占地面积约4000亩;有本科专业89个(2021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专业7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4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9个;校本部拥有1839名专任教师。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福建师范大学

苏州大学与东吴大学关系

苏州大学的前身是东吴大学东吴大学是20世纪初中国第一所民办大学。由美国基督教监理会于1900年创办,前身是苏州的博习书院、宫项书院和上海中西书院。东吴大学最先开展法学(英美法)专业教育,是中国现存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并授予硕士学位的学校,并可授予博士学位,也是第一家创办学报的大学。首任校长为孙乐文(美籍)。1927年,杨永清当选为首任中国籍校长。

福建师范大学前身

福建师范大学前身是: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福建师范大学(Fujian Normal University,简称福建师大),是福建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是全国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学校位于福州,现任党委书记潘玉腾、校长王长平。校训为“知明行笃,立诚致广”。福建师范大学肇始于1907年清朝帝师陈宝琛先生创办的“福建优级师范学堂”,后由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福建协和大学、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等单位几经调整合并,于1953年成立福建师范学院,1972年易名为福建师范大学并沿用至今。2012年,教育部与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建福建师范大学。师资力量:截至2022年6月,学校校本部拥有1872名专任教师。其中,高级职称人员占63.57%;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65.54%;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1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1人,国家高层次特殊人才支持计划9人、青年拔尖人才3人,青年学者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含海外)6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专家评审组召集人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8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9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教学名师”2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5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6人,历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4人。

东吴大学简介

1、东吴大学(SoochowUniversity,SCU)于1900年由基督教监理会在苏州创办,是中国第一所西制大学;1951年在台湾省复校,也是台湾第一所私立大学,历史悠久,被视为省内最佳的私立大学之一,与位于江苏的苏州大学同宗同源,并互为姊妹学校。学校现有外双溪及城中两校区,分别位居台北市文教、政经精华动线上。文、理、外语三学院位于外双溪,此处为一文化风景区,毗邻台北故宫博物院;法、商学院及推广部则位在政治经济重心之台北市城中区,两校区周边交通便捷。2、1951年,东吴旅台同学会首议在台复校,先设东吴补习学校于台北市汉口街,三年後奉台当局教育主管部门核准恢复东吴大学法学院,为台湾第一所私立大学,设有法律、经济、会计、政治、外文等学系;1956年于外双溪现址扩建校舍,续增设学系;1961年全校迁入外双溪校区,再越八年而恢复大学建制。1972年台北市城中校区第一大楼竣工,自此学校即拥有两个校区;发展迄今已有二十二学系、二十一个硕士班及六个博士班,学生总数约一万三千人。3、秉持中、西文校训“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的精神,东吴大学致力发展成一所精致、有特色、具前瞻性的优质教育综合性大学,培育兼备专业与通识,富创意及执行力之社会中坚人才;学校地灵人杰,内涵精致,洵为深具特色而完整之综合大学。4、2016年倡议成立“优久大学联盟”,其成员包括铭传大学、世新大学、淡江大学、辅仁大学、台北医学大学等12所创校都超过50年的前段私立大学。

萨塞克斯大学世界排名

萨塞克斯大学世界排名为第160位。萨塞克斯大学位列2021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第160位,泰晤士高等教育“黄金时代”大学排名第15位。萨塞克斯大学在科学、社会科学、艺术和人文科学领域享有极高的国际声誉,是多个全球研究领域前沿研究中心的所在地,如发展研究所(IDS)和萨塞克斯大学商学院的科学政策研究中心(SPRU)。其中,王牌专业发展学(Development Studies)在QS世界大学排行榜,6次超越牛津大学、哈佛大学问鼎该专业领域世界第一。简介萨塞克斯大学(University of Sussex),世界领先的研究密集型高校,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成立于1961年,是英国20世纪60年代新大学浪潮成立的第一所”平板玻璃大学“。位于英格兰南部最具活力的海滩城市布莱顿(Brighton)附近,是英国唯一一所整体坐落在国家公园的大学,靠近风景秀丽的南唐斯国家公园的边缘。萨塞克斯大学以其多元文化而自豪,约有三分之一的员工来自英国以外地区。它还与世界各地的机构有着密切的联系,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上海大学、西南大学、台湾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京都大学、早稻田大学、同志社大学、首尔国立大学、康奈尔大学、乔治城大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德克萨斯大学、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莫纳什大学。哥本哈根大学、斯特拉斯堡大学、康斯坦茨大学、博科尼大学、格罗宁根大学、隆德大学、加纳大学,以及哈佛-萨塞克斯项目。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萨塞克斯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专业有哪些专业

福建师范大学是福建省属重点大学,创建于1907年,是中国最早的四所师范大学之一,也是一所综合性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的专业设置非常丰富,涵盖了人文、社会科学、理学、工学、教育学等多个领域。下面就是福建师范大学的主要专业介绍:1. 教育类专业:福建师范大学的教育类专业是该校的优势特色,拥有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学、教育管理等多个学科方向。其中,教育学专业是福建师范大学的重点学科之一,拥有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并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和省级教学团队。2. 文学类专业:福建师范大学的文学类专业涵盖了汉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外国语言文学、翻译等多个学科方向。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是福建师范大学的重点学科之一,拥有博士学位授权单位。3. 历史学类专业:福建师范大学的历史学类专业包括历史学、考古学、博物馆学等多个学科方向。其中,历史学专业是福建师范大学的重点学科之一,拥有博士学位授权单位。4. 理学类专业:福建师范大学的理学类专业涵盖了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多个学科方向。其中,数学专业是福建师范大学的重点学科之一,拥有博士学位授权单位。5. 工学类专业:福建师范大学的工学类专业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等多个学科方向。6. 管理学类专业:福建师范大学的管理学类专业包括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旅游管理、会计学等多个学科方向。7. 法学类专业:福建师范大学的法学类专业包括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方向。除了以上专业,福建师范大学还有音乐学、美术学、体育学等特色专业。学校的多样化专业设置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多元化的职业选择,也为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学术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利物浦大学的利大校徽

利物浦大学的校徽寓意深刻,艺术地反映了大学与城市的历史渊源。约翰·汤恩:三只利物鸟是利物浦城市的象征,我们的几座建筑物上都有利物鸟,一本摊开的书上题写着一行拉丁文,意思是说这所大学将带给这个城市智慧的光,周边的飘带以及上面的拉丁文是说这儿的气候宜人,非常适合学习。校训: Haec Otia Studia Fovent (These days of peace foster learning)城市元素建校初期,大学设立了冶金、造船等专业,这些学科直接促进了当地工业和贸易的发展,利物浦大学成为当时研究海运业的中心。航海之外,足球和披头士同样构成了利物浦的城市元素。它们也无一例外地被利物浦大学涵括到自己的学术领域中。足球英国是现代足球的发源地,利物浦是著名足球城,这里拥有世人皆知的利物浦和埃弗顿足球俱乐部,每当周末,人们便会来到著名的安菲尔德球场观看比赛。在平时,各个年龄组的足球比赛,甚至是业余选手的比赛也能够吸引大批的足球爱好者。这种对足球的狂热是利物浦足球文化的基础。1994年,利物浦大学创立了足球研究中心,并且与公共行政管理学院共同开设了足球MBA课程。洛根·泰勒博士(足球产业集团总裁):我们认为,要在体育(足球)产业方面获得成功,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所以我们就想开设一种课程,我们称之MBA,让学生具有一些基本的商业管理能力,然后在足球的不同方面深入研究,比如说,国际足球事务、商业足球和足球的全球化,还有足球与金融、足球与法律。郝伟(足球MBA):我们的课程设置很多、很丰富,我们从外面请了很多,比如利物浦足球俱乐部的老总,还有曼联的皮特·卡内姆,还有英国足总的CEO,叫盖莱姆·奎泽,都在我们这儿讲过课,我们今年1月份还到法国的加纳去参加了足球博览会。如今,足球已经成为利物浦大学重要的课程。对足球产业的开创性研究与浓郁的城市足球氛围在这里实现了完美的嫁接,相映成趣。披头士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披头士”乐队为代表的摇滚音乐在利物浦萌生,风靡全球。“披头士”乐队不仅仅意味着约翰·列农、保罗·麦卡特尼、乔治·哈里森、林戈·斯塔尔这四名利物浦青年及其音乐创作,还象征着流行歌曲的新的发展方式。凭借着在这个世界性港口中成长的优势,“披头士”乐队把全新的音乐感受带给西方一代青年,而且将这种影响深入到他们的精神世界。利物浦大学敏锐地意识到流行音乐研究的历史文化价值。1988年,他们成立了流行音乐研究所,组建了流行音乐产业研究中心。负责中心日常工作的迈克·约翰斯博士认为:我当初来利物浦的时候,还是个学生。我来这儿的部分原因是由于这是一个著名的音乐城市。在英国甚至世界上人人都知道“披头士”。这个城市让人兴奋、激动,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它始终与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流行音乐所在1988年,学校成立了流行音乐所,培养学生并授予学位。两年前,又设立了音乐产业管理硕士学位,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在这一专业授予硕士学位的学校。未来的明星也许会诞生在这里。流行音乐学院的研究生和博士生并不止于研究,他们自己作词、自己作曲、自己演唱、自己伴奏。我们这个乐队已经成立了好多年了,乐队成员有来自利物浦大学以及其他大学,这就是我的同伴,过去经常一起上学。我们不希望像那样,我们不希望一听到我们的音乐,就知道我们来自利物浦,因为有很多的乐队带有浓厚的披头士音乐的风格,我们希望发展自己的音乐风格。流行音乐从创作、演出、录制到出版发行,实行全程系统管理已经成为一种模式,流行音乐研究所开设的MBA课程顺应了这一趋势,因其实用而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印尼留学生:我喜欢音乐创作,而且对音乐制作、作曲、录音、音乐的商业操作也很感兴趣。因为利物浦大学是世界上唯一开设音乐产业课程的学校,所以我希望在这里能够深入地研究全球的音乐产业。国际声誉正像对足球和音乐的关注一样,利物浦大学建校100多年来,以其在众多领域的学术造诣赢得了国际声誉。1902年,医学院的罗纳德·罗斯教授因为发现疟疾扩展方式荣获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这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在随后的几十年间,又产生了查得威克、霍拉纳、鲁滨逊、谢林顿、巴克拉、波特和约瑟夫等七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而在英国,一些早期公共卫生计划都是由利物浦大学制订和实施的。这里诞生了英国大学的第一个生化系和医学院。先后有四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曾经在这些科系工作和学习过。如今,大学延续了重视医学研究和教育的传统。戴维·威廉姆斯教授利物浦大学临床医学院:过去几年,我们引进了全新的教学方式,被证明是医学教学的最佳方式,在去年全国性教学质量评估当中获得最高分。利物浦大学最早设立的城市规划系,第一次提出了城市规划的概念,开拓了科学研究新领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缜密的理论依据。彼得·巴特教授(利物浦大学城市规划系):城市规划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事实上,英国在1909年才通过了新的法规,引进城市规划体制,所以说,利物浦大学城市规划系在这个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我们和同济大学的一个合作项目就是关于浦东新区的环境管理。在我们看来,这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课题,因为浦东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这里是航空工程系飞行仿真实验室,这套先进的飞行模拟器是欧洲第一个倾斜转子航空器,可以模拟机翼固定、倾斜飞行,检验飞行器的性能,完善飞行器的设计,该研究室的研究进程确立了利物浦大学在这一领域的领先地位。海底机器人的研制开发是利物浦大学电气电子工程学系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的优秀范例。这套装置可在300至3000米的海底自动检测光缆、输油管道等设施。而这都得益于学校独特的教学科研体系和注重实践能力的训练方法。王吉红博士(利物浦大学电气电子工程系):因为我过去也在三个不同的大学工作和学习过,那么像这个学校这么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我觉得是比较有特色的。这位学生正在调试的是激光汽车尾气检测装置,属于世界先进技术,它完全由学生自己设计,自己购置元件,自己搭建。这种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上海东吴大学现在叫什么大学

其他信息:上海东吴大学现在叫苏州大学。东吴大学(Soochow University)是中国第一所西制大学,由美国基督教监理会于1900年创办,前身是苏州的博习书院、宫项书院和上海中西书院。东吴大学最先开展法学(英美法)专业教育,是中国现存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并授予硕士学位的学校,并可授予博士学位,也是第一家创办学报的大学。首任校长为孙乐文(美籍)。1927年,杨永清当选为首任中国籍校长。东吴大学设有文、理、法三个学院。文理学院设在苏州天赐庄,法学院设在上海昆山路。文学院曾设有中文系、历史系、经济系、政治系、社会系、教育系。理学院曾设有物理系、化学系、化工系、生物系、体育系,并附设医学预科、神学预科、化学研究所、生物研究所及生物材料处。法学院曾设有法律系、会计系、法学研究所。学制为预科三年、本科四年、研究生一年或两年,实行学分制。学校确定国文为学生必修课程,注重理科实验,并重视英文教学。1952年,东吴大学的文理学院、苏南文化教育学院和江南大学的数理系合并组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更名为江苏师范学院,在原东吴大学校址办学,拥有东吴大学档案全宗。1982年,学校更名为苏州大学,英文校名恢复为Soochow University。台湾东吴大学与苏州大学同宗同源,互为姊妹学校。补充材料:苏州大学(Soochow University)简称“苏大”,坐落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苏苏州,是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2011计划”首批入选高校,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入选国家“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等。苏州大学前身是1900年创办的东吴大学,是中国最早以现代大学学科体系举办的大学,在中国最先开展法学(英美法)专业教育、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并授予硕士学位,也是中国第一家创办学报的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东吴大学的文理学院、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的数理系合并组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更名为江苏师范学院。1982年,学校更复名苏州大学。其后,苏州蚕桑专科学校(1995年)、苏州丝绸工学院(1997年)和苏州医学院(2000年)等相继并入苏州大学。

非洲大学有哪些

非洲大学有如下:非洲的大学主要有开普敦大学、开罗大学、金山大学、祖鲁兰德大学、南非大学、西开普大学、罗德斯大学、内罗毕大学、曼苏尔大学、博茨瓦纳大学、加纳大学、比勒陀利亚大学、阿勒旺大学、毛里求斯大学、贝宁大学、苏伊士运河大学、苏丹大学、麦克雷雷大学、阿比让大学、达喀尔大学、比陀大学等。1、开普敦大学开普敦大学(The University of Cape Town),简称开大,英文缩写UCT,位于西开普省的开普敦市,是南非最古老的大学,成立于1829年,是非洲大陆的学术研究中心之一,为世界大学联盟、全球大学校长论坛成员。开普敦大学 (UCT) 提供的课程和计划可获得官方认可的高等教育学位,例如多个学习领域的学士前学位(即证书、文凭、副学士或基础)、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博士学位。这所拥有 148 年历史的南非高等教育机构根据入学考试和学生过去的学习成绩和成绩实行选择性录取政策。国际申请者有资格申请入学。2、金山大学金山大学(University of the Witwatersrand)是南非著名的百年名校,成立于1896年,前身为南非矿业学校。学校位于南非豪登省。金山大学拥有6个博物馆,10多个图书馆。校园内共有46个学生住宿区,在校学生24800多名,其中外国学生1300名,中国学生100多名,其学位国际认可度非常高。每2-5个住宿区内就设有一个学生餐厅,运动场所及娱乐设施。大学共设有9个系近100个专业。

东吴大学和苏州大学是一个学校吗?

现在东吴大学和苏州大学不是一回事,根据苏州大学和东吴大学官网显示,他们的官方英文名都是Soochow University。江苏省的苏州大学和台湾省的东吴大学是同根同源的,江苏省的苏州大学前身是位于江苏省的东吴大学,台湾省的东吴大学是1949年东吴大学在台校友倡议在台湾省建立的。江苏省的苏州大学和台湾省的东吴大学都起源于1900年由基督教监理会在苏州创办东吴大学,1900年12月该校董事会在上海组成,孙乐文被选举为新大学的首任校长。新大学取名为东吴大学堂,当时成立文理,医和神学三科,辛亥革命后改称东吴大学。1901年6月24日,在美国田纳西州以“Central University in China”名称注册。1901年3月,宫巷中西书院迁入天赐庄博习书院旧址,东吴大学堂正式开学,成为美国基督教在中国建立的早期教会大学之一。开办之初,只设中学班,学生不足百人。到1905年开始招收12名大学生。该校西学课程大体仿效美国大学,国学则自作安排,分设有文理,医和神学三科和附中数所(分别位于苏州、上海和湖州)。

苏州大学跟台湾东吴大学校徽怎么是一样的?

东吴大学可以指:东吴大学 (蘇州):蘇州大学的前身,1900年创建於蘇州,1952年遭整并废校,另於原址成立江蘇师范学院,1986年改名为蘇州大学。 东吴大学 (台湾):位於台北市,1900年创建於蘇州,1954年在台湾复校。蘇州大学(英语:Soochow University, SCU)简称蘇大,是江蘇省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和「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其前身可追溯到创建於1900年的东吴大学、创建於1920年的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和创建於1928年的江蘇省立教育学院。1952年,原江蘇教育学院和中国文学院(原无锡国学专科学校)於两年前合校而成的蘇南文化教育学院和东吴大学等合并在东吴大学旧址组建蘇南师范学院,同年定名江蘇师范学院,1982年更名为蘇州大学。以後蘇州蚕桑专科学校、蘇州丝绸学院、蘇州医学院先後并入蘇州大学。经历一百多年的发展,蘇州大学已发展成为门类齐全,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地方综合性大学。东吴大学,是一所位於台湾台北市的知名私立综合大学。创办之初,以宫巷书院为基础,在蘇州天赐庄博习书院旧址,扩建为大学,设文、理二科,是20世纪初中国第一所民办大学,1954年在台复校,校风纯朴,历史悠久。目前除外双溪校区(临故宫博物院、士林官邸)之外,尚有城中校区(临中华民国总统府、司法院、最高法院、西门町)。东吴大学现有学术单位包括人文社会学院(原文学院)、理学院、法学院、商学院、外国语文学院,以及人权学程、科技管理学程、财务金融学程、绿色科学与永续发展学程、鉴识学程、创意人文学程、实用英语学程、非营利组织管理学程、国际商管学程、教育学程,共5学院、22学系、10学程。该校自2005年起,连续六年均获教育部「教学卓越计画」亿元以上奖补助。

东吴大学的介绍

东吴大学是现在的苏州大学的前身,1900年成立于苏州,中国第一所民办大学。首任校长为孙乐文(美籍)。

请教入读非洲各大学的国际生费用

加纳大学预科班费用一学年三千六美金左右。(包括一千六美金的住宿费)本科商学院的价格是六千二美金左右。(包括一千六美金的住宿费)

最早被东吴大学授予硕士学位的有谁

东吴大学(Soochow University)是中国第一所西制大学,即今苏州大学,由美国基督教监理会于1900年创办,苏州的博习书院、宫项书院和上海中西书院是东吴大学前身。东吴大学最先开展法学(英美法)专业教育,是中国现存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并授予硕士学位的学校,并可授予博士学位,也是第一家创办学报的大学。首任校长为孙乐文(美籍)。1927年杨永清当选为首任中国籍校长。东吴大学设有文、理、法三个学院。文理学院设在苏州天赐庄,法学院设在上海昆山路。文学院曾设有中文系、历史系、经济系、政治系、社会系、教育系。理学院曾设有物理系、化学系、化工系、生物系、体育系,并附设医学预科、神学预科、化学研究所、生物研究所及生物材料处。法学院曾设有法律系、会计系、法学研究所。学制为预科三年、本科四年、研究生一年或两年,实行学分制。学校确定国文为学生必修课程,注重理科实验,并重视英文教学,教学质量在全国高校名列前茅。东吴大学的附属学校有苏州的第一中学、上海的第二中学、湖州的第三中学、无锡的第四中学、松江圣经学校以及二十几所附属小学。东吴大学办学半个多世纪以来,培养了许多著名学者和社会知名人士。1952年,东吴大学之文理学院、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之数理系合并组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更名为江苏师范学院,在原东吴大学校址办学。1982年,学校更名为苏州大学,英文校名恢复为Soochow University。台湾东吴大学与苏州大学同宗同源,并互为姊妹学校。

福建师范大学是几本?

福建师范大学是一本。福建师范大学是福建省教育部共建高校、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前身是1907年由清朝帝师陈宝琛创办的福建优级师范学堂。后由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福建协和大学、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等单位几经调整合并,于1953年成立福建师范学院,1972年易名为福建师范大学。师资力量截至2020年5月,学校有1800多名专任教师,拥有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1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3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9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4人。青年学者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含海外)8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成员3人,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专家评审组召集人1人。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福建师范大学

就读东吴大学是怎样的体验?

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有幸在大三的时候去东吴大学交换过一年,所以在那里还是有叫声的了解的,在我的印象里,东部大学是一所非常不错的大学,它的历史也是非常的悠久,由美国的一个教会创立,所以这个大学的教学以及文化还是比较偏自由的。如果你刚去东吴大学的话,而且如果你是一个内地人的话,你可能会受不了这里的情况,因为这里的话其实她是比较开放的,她稍微有点西式的大学的感觉。我刚去的时候就稍微有点不适应,因为他和我们国内的大学并不是那么的一样,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所大学确实是比较不错的,他的学术氛围以及教学资源都是很高的。除此之外,东吴大学的校内分解是非常的优美,我第1次去就被这美丽的风景所吸引了。首先你刚进入学校看到校门,你就会被这个很大的拱形门所吸引。其次他里边的建筑其实都稍微带点美式英式的感觉,所以如果你出去的话,你会很喜欢那里的风景,有种去外国留学的感觉。我在交换的这一年里,基本每天都忙于学业,每天都在图书馆里边待很长时间。所以学校的周边的话,我其实并没有去到很多,只是偶尔出去转一下。不过东吴大学的周边也是比较的美丽,所以如果你要是去那里的话,我建议你是多去学校里边走一走,多去周边走一走体会一下不同的分风景。综上,这就是我对于动物大学的一些粗浅的认识,我认为这个大学还是比较不错的,学术氛围非常的浓烈,如果你想要来做学术的话,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所以非常欢迎大家来我考这个大学,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台湾东吴大学世界排名

台湾东吴大学世界排名601名。东吴大学(Soochow University,SCU)于1900年由基督教监理会在苏州创办,是中国第一所西制大学;1951年在台湾省复校,也是台湾省第一所私立大学,历史悠久,被视为省内最佳的私立大学之一,与位于江苏的苏州大学同宗同源,并互为姊妹学校。学校现有外双溪及城中两校区,分别位居台北市文教、政经精华动线上。文、理、外语三学院位于外双溪,此处为一文化风景区,毗邻台北故宫博物院;法、商学院及推广部则位在政治经济重心之台北市城中区,两校区周边交通便捷。

世界大学联盟的成员高校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瑞士巴塞尔大学挪威卑尔根大学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南非开普敦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加纳大学英国利兹大学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麻省大学阿姆赫斯特分校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美国罗彻斯特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澳大利亚西澳大学英国约克大学浙江大学 中国成员高校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中大)于2011年10月17日正式宣布加盟世界大学联盟(简称WUN),成为香港首间成员院校及第17名成员院校。WUN成员网络遍及全球,肩负桥梁责任,加强成员院校之间各范畴的合作,深化在科研、教育及学术交流上的合作关系。 浙江大学2012年2月1日至3日,世界大学联盟高等教育论坛在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举行。浙江大学校长杨卫应邀出席会议,并作了题为“从东方视角看高等教育全球化”的主题报告。

东吴大学是个什么档次

东吴大学是个什么档次介绍如下:东吴大学相当于一本。东吴大学是于1900年由基督教监理会在苏州创办的中国第一所西制大学(在大陆是作为一本院校看待)。东吴大学于1900年由基督教监理会在苏州创办,是中国第一所西制大学;1951年在台湾省复校,也是台湾第一所私立大学,历史悠久,被视为省内最佳的私立大学之一,与位于江苏的苏州大学同宗同源,并互为姊妹学校。学校现有外双溪及城中两校区,分别位居台北市文教、政经精华动线上。文、理、外语三学院位于外双溪,此处为一文化风景区,毗邻台北故宫博物院;法、商学院及推广部则位在政治经济重心之台北市城中区,两校区周边交通便捷。1951年,东吴旅台同学会首议在台复校,先设东吴补习学校于台北市汉口街,三年后奉台当局教育主管部门核准恢复东吴大学法学院,为台湾第一所私立大学,设有法律、经济、会计、政治、外文等学系。1956年于外双溪现址扩建校舍,续增设学系。1961年全校迁入外双溪校区,再越八年而恢复大学建制。1972年台北市城中校区第一大楼竣工,自此学校即拥有两个校区。发展迄今已有二十二学系、二十一个硕士班及六个博士班,学生总数约一万三千人。学校秉持中、西文校训“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的精神,东吴大学致力发展成一所精致、有特色、具前瞻性的优质教育综合性大学,培育兼备专业与通识,富创意及执行力之社会中坚人才;学校地灵人杰,内涵精致,洵为深具特色而完整之综合大学。展现宇宙万象,普及科学知识。为您分享趣味百科人文。简单看世界。传播生活小窍门,解决大家生活中的烦恼,开心每一天。知识需要发扬。

东吴大学是211吗

苏州大学(东吴大学)是211大学,不是985大学。苏州大学是国家“211工程”“2011计划”首批入列高校,是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苏州大学前身是Soochow University(东吴大学,1900年创办),开现代高等教育之先河,融中西文化之菁华,是中国最早以现代大学学科体系举办的大学。苏州大学学科建设方向:学校现有1个国家一流学科,4个国家重点学科,20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9个“十三五”江苏省重点学科方向。学校化学、物理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工程学、药学与毒理学、生物与生物化学、神经科学与行为科学、分子生物与遗传学、免疫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一般社会科学共15个学科进入全球基本科学指标(ESI)前1%,化学、材料科学2个学科进入全球基本科学指标(ESI)前1‰。

东吴大学是苏州大学吗

是苏州大学的前身是东吴大学,东吴大学是20世纪初中国第一所民办大学。由美国基督教监理会于1900年创办,前身是苏州的博习书院、宫项书院和上海中西书院。东吴大学最先开展法学(英美法)专业教育,是中国现存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并授予硕士学位的学校,并可授予博士学位,也是第一家创办学报的大学。首任校长为孙乐文(美籍)。1927年,杨永清当选为首任中国籍校长。

北京交通大学滨海学院怎么样

北京交通大学滨海学院挺好的,教育水平好,就业选择多。两个方面:1、排名高:北京交通大学全国排名40名,不错的院校。北京交通大学是“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还是重点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国铁路总公司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具有研究生院的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高校。扩展资料:学校学术资源:学术期刊:《北京交通大学学报(原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75年创办,2004年更名。《北京交通大学学报》是中国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铁路运输类核心期刊,多次被中国学术期刊评价委员会、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截至2016年,《北京交通大学学报》已被下列数据库或文摘类刊物收录: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网络中心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文科技资料目录——铁路》;

东吴大学是苏州大学吗

东吴大学是苏州大学的前身。东吴大学是中国第一所西制大学,由美国基督教监理会于1900年创办,前身是苏州的博习书院、宫项书院和上海中西书院。1982年,学校更名为苏州大学。 扩展资料 苏州大学前身是1900年创办的东吴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东吴大学的"文理学院、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的数理系合并组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更名为江苏师范学院;1982年,学校更复名苏州大学。

东吴大学属于什么档次

东吴大学是台湾重点实力高校。东吴大学(SoochowUniversity,SCU)于1900年由基督教监理会在中国苏州创办,是中国第一所西制大学。1951年在台湾复校,也是台湾第一所私立大学。现今已是台湾重点实力高校。东吴大学秉持中、西文校训「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的精神,致力发展成一所精致、有特色、具前瞻性的优质教育综合性大学,培育兼备专业与通识,富创意及执行力之社会中坚人才。学校即拥有两个校区;发展迄今已有二十二学系(涵盖各指标科系,为一完整之综合大学)、二十一个硕士班及六个博士班,学生总数约一万三千人。多年来靠校友奔走,惨澹经营,乃有今日之规模。本校虽然校地不大,但颇能善用资源及拓展地缘关系。外双溪校区有文、理、外语三学院计十五学系,山明水秀、视野清朗,又临近故宫博物院,堪称为凝思勤学之佳境;而城中校区则有法商两学院之七学系及推广部,因在全国政治商业之重心,藉此地利,便於延聘学有专精之学者,得使教学能收理论与实务兼顾之效;因此,东吴地灵人杰,内涵精致,洵为深具特色而完整之综合大学。

上海东吴大学现在叫什么大学

一:现在苏州大学只是当年东吴大学的部分。但苏州大学目前自称是东吴大学的延续。二:东吴大学(Soochow University)是中国第一所西制大学,由美国基督教监理会于1900年创办,前身是苏州的博习书院、宫项书院和上海中西书院。东吴大学最先开展法学(英美法)专业教育,是中国现存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并授予硕士学位的学校,并可授予博士学位,也是第一家创办学报的大学。首任校长为孙乐文(美籍)。1927年,杨永清当选为首任中国籍校长。东吴大学设有文、理、法三个学院。文理学院设在苏州天赐庄,法学院设在上海昆山路。文学院曾设有中文系、历史系、经济系、政治系、社会系、教育系。理学院曾设有物理系、化学系、化工系、生物系、体育系,并附设医学预科、神学预科、化学研究所、生物研究所及生物材料处。法学院曾设有法律系、会计系、法学研究所。学制为预科三年、本科四年、研究生一年或两年,实行学分制。学校确定国文为学生必修课程,注重理科实验,并重视英文教学,教学质量在全国高校名列前茅。东吴大学的附属学校有苏州的第一中学、上海的第二中学、湖州的第二中学、无锡的第四中学、松江圣经学校以及二十几所附属小学。东吴大学办学半个多世纪以来,培养了许多著名学者和社会知名人士。1952年,东吴大学的文理学院、苏南文化教育学院和江南大学的数理系合并组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更名为江苏师范学院,在原东吴大学校址办学,拥有东吴大学档案全宗。1982年,学校更名为苏州大学,英文校名恢复为Soochow University。台湾东吴大学与苏州大学同宗同源,互为姊妹学校。

苏州大学本部是哪个校区

院校专业:苏州大学坐落于素有 “人间天堂”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是国家“211工程”“2011计划”首批入列高校,是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苏州大学前身是Soochow University(东吴大学,1900年创办),开现代高等教育之先河,融中西文化之菁华,是中国最早以现代大学学科体系举办的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东吴大学是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并授予硕士学位、最先开展法学(英美法)专业教育,也是第一家创办学报的大学。1952年中国大陆院系调整,由东吴大学之文理学院、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之数理系合并组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更名为江苏师范学院。1982年,学校更复名苏州大学(Soochow University)。其后,苏州蚕桑专科学校(1995年)、苏州丝绸工学院(1997年)和苏州医学院(2000年)等相继并入苏州大学。从民国时期的群星璀璨,到共和国时代的开拓创新;从师范教育的文脉坚守,到综合性大学的战略转型与回归;从多校合并的跨越发展,到争创一流的重塑辉煌,苏州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一个多世纪以来,一代代苏大人始终秉承 “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之校训,坚守学术至上、学以致用,倡导自由开放、包容并蓄、追求卓越,坚持博学笃行、止于至善,致力于培育兼具“自由之精神、卓越之能力、独立之人格、社会之责任”的模范公民,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为社会输送了50多万名各类专业人才,包括许德珩、周谷城、费孝通、雷洁琼、孙起孟、赵朴初、钱伟长、董寅初、李政道、倪征日奥(yù)、郑辟疆、杨铁梁、查良镛(金庸)等一大批精英栋梁和社会名流;谈家桢、陈子元、郁铭芳、宋大祥、詹启敏等50多位两院院士,为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苏州大学现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二大学科门类。学校设有 36个学院(部),拥有全日制本科生27897人,硕士生15943人,博士生5061人,留学生1271人。学校现设132个本科专业,4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3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0个博士后流动站;学校现有1个国家一流学科,4个国家重点学科,20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 9个“十三五”江苏省重点学科。截止目前,学校化学、物理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工程学、药学与毒理学、生物与生物化学、神经科学与行为科学、分子生物与遗传学、免疫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一般社会科学共15个学科进入全球基本科学指标(ESI)前1%,化学、材料科学2个学科进入全球基本科学指标(ESI)前1‰。,学校现有 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级国际合作联合研究中心,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国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3个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江苏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4个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24个省部级哲社重点研究基地,3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7个省部级公共服务平台,5个省部级工程中心。,全校现有教职工 5847人,专任教师3319人,其中包括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0位两院院士,8位发达国家院士,34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2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位“万人计划”杰出人才,13位“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4位“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4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各类国家级人才近300人次,一支力量雄厚、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人才队伍已初步形成。,苏州大学将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培养具备责任感、创新性、应用性和国际性的卓越型人才为定位,以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为指导,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夯实专业基础、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为重点,积极深化人才培养系统化改革,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校纳米科学技术学院被列为全国首批 17所国家试点学院之一,成为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特区;学校设立了3个书院,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其中敬文书院定位于专业教育之外的“第二课堂”,唐文治书院在“第一课堂”开展博雅教育,紫卿书院致力于打造“新工科”拔尖创新人才的试验场。学校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8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23门课程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1门课程被认定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近年来,苏大学子每年获得国家级奖项700余人次,在全国“挑战杯”、奥运会等国内外各类大赛中屡屡折桂,在校硕士生以第一作者在《Nature》上发表论文,相关成果入选“2018年度中国光学十大进展”。,学校实施 “顶天立地”科技创新战略,科研创新工作取得累累硕果。2021年截至11月,人文社科领域,获批国家社科基金45项,其中艺术学重大项目1项、艺术学年度项目3项,位列全国第5位;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立项数14项,全国第8位,连续三年位列全省首位;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14项,一等奖获奖数位列全国第11位。自然科学领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7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1项,国防重大项目1项;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2020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项(第一合作单位),第八届树兰医学奖1项,第三届“科学探索奖”1项;2021年度最新自然指数(Nature Index)排名位列全球高校第41位、全国高校第14位;23人次入选2021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位列全国高校第5位。2020年全年发表三大检索论文4774篇,其中SCIE收录3085篇,位列全国高校第26位;授权知识产权1390项,其中国内发明专利授权681项、国际专利授权29项,实现知识产权转让和许可使用210件。此外,苏州大学还入选科技部、教育部首批专业化国家技术转移机构建设试点高校。,学校按照 “以国际知名带动国内一流”的发展思路,全面深入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学校先后与30多个国家(地区)的20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拥有来自全球的来华留学生千余人。2010年,入选教育部“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援建尼日利亚拉各斯大学;2011年,在老挝成功创办中国第一家境外高校——“老挝苏州大学”,该校现已成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上的重要驿站和文化名片;2018年,学校发起成立中国—东盟医学教育大学联盟,打造中国-东盟健康命运共同体,助推“一带一路”建设;2019年,全球首家红十字国际学院挂牌成立,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2020年,学校获批建立中国-葡萄牙文化遗产保护科学“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苏州大学现有天赐庄校区、独墅湖校区、阳澄湖校区、未来校区四大校区,占地面积 4586亩,建筑面积166万余平方米;学校图书资料丰富,藏书超500万册;拥有丰富的中外文数据库资源,电子图书215万余册,电子期刊192万余册,电子学位论文1225万余册。学校主办有《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教育科学版和法学版三本学报及《代数集刊》、《现代丝绸科学与技术》、《中国血液流变学》和《语言与符号学研究》等专业学术期刊。其中,《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近年来,刊文被《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权威二次文献转载摘编,其转载量一直位居综合性大学学报排名前十。2018年,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和(教育科学版)双刊同时被评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核心期刊,2021年同时入编北图(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年版),《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CSSCI核心(2021-2022版)来源期刊,《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和《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为CSSCI扩展版(2021-2022版)来源期刊。,新时代,孕育新机遇,呼唤新作为。全体苏大人正以昂扬的姿态、开放的胸襟、全球的视野,顺天时、乘地利、求人和,坚持人才强校、质量强校、文化强校,依托长三角地区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优越的人文、地域条件,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成为区域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和高新技术研发、高层次决策咨询的重要基地,成为一所更有格局、更有情怀、更有作为的大学。 其他信息:苏州大学校本部是原东吴大学旧址,在苏州市姑苏区。苏州大学前身是Soochow University(东吴大学,1900年创办),是中国最早以现代大学学科体系举办的大学。在中国最先开展法学(英美法)专业教育、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并授予硕士学位,也是中国第一家创办学报的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由东吴大学之文理学院、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之数理系合并组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更名为江苏师范学院。1982年,学校更复名苏州大学(Soochow University)。其后,苏州蚕桑专科学校(1995年)、苏州丝绸工学院(1997年)和苏州医学院(2000年)等相继并入苏州大学。苏州大学坐落于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是国家“211工程”、“2011计划”首批入列高校,是教育部和江苏省政府共建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国防科技工业局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入选国家“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苏州大学本部在江苏姑苏区校本部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十梓街1号独墅湖校区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仁爱路199号阳澄湖校区地址: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济学路8号苏州大学现有天赐庄校区、独墅湖校区、阳澄湖校区三大校区,占地面积3586亩,建筑面积158万余平方米;学校图书资料丰富,藏书超500万册,中外文期刊40余万册,中外文电子书刊110余万册,中外文数据库82个。扩展资料:苏州大学是国家“211工程”、“2011计划”首批入列高校,是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苏州大学现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二大学科门类。学校设有26个学院(部),拥有全日制本科生27095人,全日制硕士生10236人,在职专业学位硕士2882人,全日制博士生1812人,临床博士2038人,各类留学生3205人。全校教职工5353人,具有副高职称及以上人员2646人,其中诺贝尔奖获得者1人,中国科学院及工程院院士7人,发达国家院士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7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35人,“万人计划”杰出人才1人、“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0人。学校现有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参考资料来源:苏州大学-学校简介

台湾东吴大学怎么样

是重点实力高校。1、东吴大学于1900年由基督教监理会在中国苏州创办,是中国第一所西制大学。1951年在台湾复校,也是台湾第一所私立大学。现今已是台湾重点实力高校。2、民国年间东吴大学是中国著名的教会学校之一,老蒋败退台湾东吴大学没跟着去,后来主要部分被合并到今天的苏州大学。败退台湾以后,东吴大学的校友在台复校,就是今天在台北的东吴大学。3、学校拥有两个校区,有二十二学系、二十一个硕士班及六个博士班,学生总数约一万三千人。4、东吴大学专业以文学、法学、商学为主,也有理学专业,此校以法学最佳,法学领域为私立大学之冠,文学、商学也仅次於另一所顶尖私立学校的辅仁大学。整体可相当於大陆的211院校。5、东吴大学两个校区,城中校区位於台北市中正区,法、商学院集中在此,外双溪校区在台北市士林区,为校本部。法学甚至名列全台三名上下。

华东交通大学发1区文章给多少钱

1000-2000元。凡以独作或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者,按以下办法奖励:1、在学位核心期刊每发表一篇论文奖励2000.00元。2、在北大核心期刊(2008年版)每发表一篇论文奖励1500.00元。3、在国内重要刊物(含本校学报)每发表一篇论文奖励1000.00元。

重庆交通大学教务处电话

一、重庆交通大学教务处联系电话和联系方式 重庆交通大学教务处联系电话为023-62652437,该校联系地址为中国重庆南岸学府大道66号重庆交通大学明德楼215室、邮编为400074、联系邮箱为jwc@cqjtu.edu.cn。 二、重庆交通大学简介 重庆交通大学是一所交通特色鲜明、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1951年,根据毛主席指示,为修建康藏公路、建设大西南,刘伯承、邓小平领导的西南军政委员会创办学校,时名西南交通专科学校。1960年,组建重庆交通学院,成都工学院土木系、四川冶金学院冶金系、武汉水运学院水工系等相继并入。2006年,更名重庆交通大学。2000年,学校由交通部划转重庆市管理,现为交通运输部与重庆市共建高校。 办学条件日益改善。现有南岸、双福、大坪三个校区,占地近3000亩,校舍83万余平方米,馆藏纸质和电子文献440余万册、期刊杂志1500多种、中外文数据库100余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39亿元,拥有1个国家级和6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教师队伍素质优良。现有教职工20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近1500人,高级职称700余人,*特聘教授、“”“*”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交通运输部“十百千人才工程”、重庆市“巴渝学者”等国家和省部级人才120余人次。聘有两院院士、知名企业家、工程大师等150余位特聘或兼职教授。 学科专业交通特色鲜明。现有交通运输工程、水利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等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水利工程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等1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设有土木工程学院、河海学院、交通运输学院等19个学院,有62个普通本科专业。土木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交通运输等3个国家特色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水利水电工程等7个专业获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有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15个、特色学科专业群7个。 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优化完善教育教学协同联动机制,创新人生教育,拓展实践平台,凸显“交通+”培养特色,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创新创业园”,开办“茅以升班”“英才班”“卓越工程师班”“海外项目管理人才班”“CIMA班”“创新创业班”等实验班。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7万名,其中在校博硕士研究生3000余名,普通本科生2.3万余名;累计培养各类各层次人才15万余名。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20年超过90%,入选首批“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和首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科技创新实力雄厚。拥有国家内河航道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区桥梁与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交通土建工程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3个国家级平台,桥梁结构工程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水利水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地城市交通系统与安全重庆市重点实验室等34个省部级平台,西南水运科学研究所、沙漠土壤化研究院等20余个研发机构。在山区桥隧、路基路面、内河港航、单轨交通、运输物流等领域取得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成果,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奖12项,省部级科技奖300余项。公开发行《应用数学和力学》《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社会科学版)等学术刊物。 国际交流合作有效推进。倡议成立了“一带一路”中波大学联盟,是中俄交通大学联盟核心成员,开办贝宁孔子学院,设有教育部备案的欧洲研究中心、贝宁研究中心,与欧美等海外50多所高校开展交流合作。设有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和5个全英文专业,是“中国政府奖学金”委托培养院校,面向世界各国招收留学生。 面向未来,学校秉承“明德行远、交通天下”校训,弘扬“甘当路石、进无止境”办学传统,立足西部,面向全国,争创一流,将努力建设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国内知名,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大学,为交通运输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北京交通大学上届校长谭振辉的个人简介

谈振辉, 谈振辉教授,博士生导师,无线通信专家,原北京交通大学校长。 1998年12月任北京交通大学校长。谈振辉靠自己的人格力量和学术影响来凝聚人心、形成合力,想办法,出思想,甘当公仆,做好服务。他把北交大的办学方针由“立足铁路,服务社会”调整为“服务铁路,面向社会,办出特色”,积极参与国际教育交流合作与竞争,拓宽了学校工作的局面。心胸宽广,厚德载物。 1944年2月出生于江苏省扬州市。 1962年考入北京铁道学院电信系无线通信专业,在校期间成绩名列前茅,并担任团支部书记和班长。 1967年毕业于北京铁道学院电信系无线通信专业。 谈振辉 1967年毕业后,分配到铁运部齐齐哈尔铁路局白城铁路分局工作。刚到现场,作为通信工,爬电线杆、挖地沟,工作非常艰苦,但他发挥自己的专长,积极参与技术革新,被铁路局评为“技术标兵”。同时,他还抓紧业余时间自学了集成电路和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提高了电务段设备的自动监测水平。 1981、1987年先后于北方交通大学、东南大学获硕士、博士学位。历任北方交通大学通控系主任,副校长等职。曾到比利时、加拿大等国访问进修。 1982年初,硕士论文答辩时,评委南京工学院的吴伯修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的归绍升教授一致十分赞赏,认为谈振辉的论文超过了硕士论文水平,吴伯修教授还推荐他去自己所在的学校攻读博士学位。 1984年谈振辉经过考试进入南京工学院无线电工程系,在吴伯修教授和程时昕教授的指导下攻读博士学位,研究国际上先进的高频信息高速数据传输系统。 1987年7月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后,谈振辉回到北方交大任教。 1998年12月任北京交通大学校长。谈振辉靠自己的人格力量和学术影响来凝聚人心、形成合力,想办法,出思想,甘当公仆,做好服务。 谈振辉认为,作为高校,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做到游刃有余,要确立质量观:高校不能只提供学历和证书,还要授人以渔,培养学生会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的潜力;要有效益观:高校要面向市场,服务于国民经济,以贡献求支持;要有开放观:行业性很强的院校如果只囿于行业,就会把自己的路走窄了,他把北交大的办学方针由“立足铁路,服务社会”调整为“服务铁路,面向社会,办出特色”,积极参与国际教育交流合作与竞争,拓宽了学校工作的局面;要有特色观:作为竞争力标志的特色是生命力的关键,原始性创新对一所大学来说至关重要,作为百年老校,北交大传统学科的优势比较明显,要在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上凝聚方向、构筑高地、异峰突起。谈振辉说,办好一所大学,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特色和强项,形成竞争中的相对优势,同时要集中力量不断发展这种相对优势中的学科,形成一流水平,在某一领域有独到的创新之处,要让人家谈到某些学科时就会想到北京交大。谈振辉正带领交大人齐心协力,创品牌、谋发展,为实现“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发展目标不断努力,使百年老校焕发出勃勃生机。

东吴大学是苏州大学吗

东吴大学是苏州大学的前身,1952年,东吴大学的文理学院、苏南文化教育学院和江南大学的数理系合并组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更名为江苏师范学院,在原东吴大学校址办学,拥有东吴大学档案全宗。1982年,学校更名为苏州大学,英文校名恢复为Soochow University。台湾东吴大学与苏州大学同宗同源,互为姊妹学校。扩展资料:截至2020年3月,苏州大学共设有130个本科专业;4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2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8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12个省级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含2个培育学科),5个江苏省重点序列学科,15个“十三五”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截至2020年3月,学校化学、物理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临床医学、工程学、药学与毒理学、生物与生物化学、神经科学与行为科学、分子生物与遗传学、数学、免疫学、农业科学共13个学科进入全球基本科学指标前1%,化学、材料科学2个学科进入全球基本科学指标(ESI)前1‰。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东吴大学百度百科-苏州大学

加纳大学的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

加纳大学是非洲最古老、最大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历史悠久:加纳大学成立于1948年,拥有丰富的历史和传统。这所大学的建立和发展反映了加纳对教育的重视和投入,也是加纳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2. 学科全面:加纳大学设有文学院、理学院、工学院、商学院、法学院等多个学院,涵盖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商业管理、法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学习和发展机会。3. 师资力量雄厚:加纳大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其中包括许多在各自领域有着深厚学术造诣和丰富教学经验的专家和教授。他们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还能为学生的研究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指导和支持。4. 研究实力强大:加纳大学在科研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学校设有多个研究中心和实验室,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良好的科研环境和设施。此外,学校还与国内外的许多研究机构和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为科研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5. 国际影响力大:加纳大学是非洲最重要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其毕业生在加纳乃至整个非洲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同时,学校也积极与世界各地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交流和合作,提升了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6. 学生资源丰富:加纳大学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这些学生带来了多元化的文化背景和丰富的生活经验,为学校的学习和生活增添了更多的色彩。7. 校园环境优美:加纳大学的校园环境优美,设施齐全,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总的来说,加纳大学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全面的学科设置、雄厚的师资力量、强大的科研实力、广泛的国际影响力、丰富的学生资源和优美的校园环境,成为了非洲乃至全球的一所重要的高等教育机构。

选择加纳大学的理由有哪些?

加纳大学是非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教育资源。以下是选择加纳大学的五个理由:1. 学术声誉:加纳大学在非洲乃至全球享有较高的学术声誉。其教育质量和研究成果得到了国际认可,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发展机会。2. 专业设置:加纳大学提供多样化的专业设置,涵盖了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多个领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合适的专业进行深造。3. 师资力量:加纳大学拥有一支经验丰富、学术造诣深厚的教师队伍。他们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学生提供了高质量的教学和指导。4. 国际化程度:加纳大学注重国际化发展,与世界各地的高校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学生有机会参加交换生项目、国际会议等活动,拓宽视野,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5. 社会影响力:加纳大学作为加纳最高学府,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学生在这里学习,不仅可以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还能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总之,选择加纳大学意味着进入一个具有悠久历史、优秀师资、丰富专业设置和国际化程度的高等教育机构。在这里,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个人价值,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加纳高等学府有哪些 关于加纳大学的简介

1、加纳的公立高等大学只有加纳大学、库马西科技大学、海岸角大学和北方大学四所,总共约有学生26000人。高等教育数量和质量严重不足,同时回国后还有学历认证的问题。2、加纳大学。加纳大学是加纳共和国的最高学府,也是加纳国家6所公办大学中规模最大、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一所。作为西非重点大学之一,目前共有学生近3万人,教学、研究人员865人,专业管理人员128人。

就读加纳大学是种什么体验?

就读加纳大学是一种特殊的体验,它不仅仅是学术上的学习,更是一种文化、生活和成长的融合。以下是我对在加纳大学就读的一些感受:1. **多元文化的交融**:加纳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大学里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有着不同的背景和文化。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和学习不同文化的机会,也培养了他们的跨文化沟通能力。2. **丰富的课程设置**:加纳大学提供了广泛的课程选择,从传统的学科到现代的技术和艺术都有涉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合适的课程。3. **实践与理论相结合**:除了课堂学习,加纳大学还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如实习、社区服务等,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中。4. **友好的学习环境**:学校提供了良好的学习设施,如图书馆、实验室和计算机中心。此外,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很融洽,他们互相尊重,共同探讨学术问题。5. **丰富的课外活动**:加纳大学有各种学生组织和社团,如学生会、体育俱乐部、艺术团体等。学生可以参与这些活动,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也可以锻炼自己的组织和领导能力。6. **挑战与机遇并存**:虽然加纳大学提供了很多资源和支持,但学生仍然需要面对一些挑战,如语言障碍、经济压力等。但这些挑战也是成长的机会,它们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自己的适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东吴大学是211吗

东吴大学位于中国台湾省台北市,而台湾地区的大学没有“211”这种说法。

东吴大学的校训

东吴大学是先有英文校训,后才有中文校训。英文校训Unto a Full-Grown Man出自新约圣经以弗所书第四章第十三节,寓意「教育成人」;1929年校政部会议通过杨永清校长提议,以「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为中文校训。

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丝路发展研究院简介

北京交通大学为“一带一路”火车头的高铁硬件平台轨道交通、数字技术、系统科学、通讯信号、物流商贸、金融精算、交通运输、电信工程等丝路五通双一流核心学科的985平台与211工程大学,上海交大、西安交大、西南交大、台湾交大为其迁出的院校。中国丝路发展研究院为其依托北京交通大学丝路五通硬体双一流学科与语言传播学院、经管学院、建艺学院一带一路软体文化产业、应用经济学、文化自贸、金融精算、物流商贸、自贸管理、交通运输、管理科学、智库管理、旅游管理、建艺设计、应用传播、新媒体传播、语言传播、跨文化传播、人工智能哲学、神经认知科学等一级学科博士、硕士点的“一带一路”硬、软科学交叉学科协同创新优势,并与北京大学国家文化产业创新研究基地、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北京大学国家软实力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清华大学国家文化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邮电大学国际学院、武汉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北京语言大学文华学院、巴黎索邦大学、蒙古农业大学、维也纳国立实用艺术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学府双一流学科与一级博士、硕士点有关多方面协同创新合作,并与中国商业联合会、北京刍菊机构、中国侨联、经济科学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天津出版集团、联合国世界旅游联盟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中心等有多方面协同创新的合作。学科带头人皇甫晓涛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席、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报编委、北京民进文化工作委员会副会长、中国科技经济促进会海外投资联合会首席专家,青岛保税港区顾问,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维也纳大学、巴黎索邦大学、四川大学、北京邮电大学、蒙古农业大学等海内外多所知名高校及其国家智库机构兼职教授、访问教授、讲席教授、客座教授、博导、院士、智库成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艺术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北京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河北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并菏泽市人民政府、伊春市人民政府等顾问。获教育部第七届人文社科奖及与金鸡、百花奖、鲁迅、茅盾文学奖齐名的中共中央、国务院下文认证的全国生产力第九、十届优秀著作一、三等奖项等国家级人文社科一、三等学术文化奖三项(2016、2018),中华英才奖、博鳌论坛国家生态理论贡献奖、全国首届青年社科优秀成果奖(1993、2000、2005)等其他国家级学术文化奖三项,辽宁省人文社会科学与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等省部级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五项(1990三等、1993三等、1994三等、1998二等、1999一等),大连市、青岛市等其他省部级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三等奖(1991、1992、1995、1997、1999)五项,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与科技进步奖(1991一项、1994五项、2011一项)七项,高校教学优秀成果奖两项(1995、1997),省部级优秀著作二、三等奖三项(1990、1999、2000)。研究院本着世界知识领袖、国家创新领军人、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带头人、城市交叉应用学科文化领军人、城市文化与文化产业、文化自贸与自贸管理学科带头人与创新领军人的团队主体建设与发展理念,本着浴血奋战每一分钟,与大国之核共同成长的拼搏奋斗理念与家国情怀,主持完成教育部、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广电总局、住建部、发改委、商务部、人社部、科技部、军科院、社科院跨部委人文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与规划项目等十一项课题并通过评审验收,并主持完成广东文化大省建设决策咨询省校重点合作项目、深圳2020产业转型升级国家发改委修编项目、重庆城乡统筹规划项目、青岛区港联动自贸区规划建设项目、哈尔滨冰雪旅游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规划项目等跨区域规划课题十余项。研究院完成学术著述30余部,发表CSSCI与A类论文五十余篇,他引五十余次。《新华文摘》、《高校文摘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期刊、《美学》、《教育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文化研究》、《文艺理论》、《中国现代史研究》等刊转载二十余篇。光明日报民生周刊、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华英才》、《中华儿女》、光明日报《博览群书》、《商业文化》、《城市建设》、《学术研究》、《文艺研究》、《多瑙时报》、《欧洲时报》、《维也纳大学校报》等多次有专题报道、书评。学科带头人皇甫晓涛获人民日报《民生周刊》2017年百位杰出文化领袖、百位杰出知识领袖的百杰工程封面人物,2012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十大名师学者,2009年城市建设封面人物、2012年当代经济封面人物、2005年中华英才专栏封面人物。学科带头人代表作《文化资本论》、《城市文化与国家治理》、《文化再造:中国文化产业实操》获教育部等国家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与优秀著作一、三等奖。中国丝路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学术委员会主席为吴敏生教授(吴敏生),在德国亚琛工业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曾任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教务长、兼任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院长、福州大学校长。在从事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同时,坚持在焊接过程控制和质量检测等方面开展教学科研业务工作。先后承担国家"六五"攻关项目以及工业界合作项目多项。1984年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自90年代以来,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主要参加者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六五"攻关验收后的推广项目4项,工业界合作研究项目3项。于1990年、2002年取得国家发明专利两项。1998年以来,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北京市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近年发表的学术类文章和教育类文章80多篇。皇甫晓岚教授为中国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非遗国际学院院长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中心非遗艺术教育专家委员会副主席。曾任德国安斯伯格艺术学院、奥地利格拉斯艺术学院、因斯布鲁克国际艺术学院、瑞士苏黎世艺术学院教授、客座教授、讲席教授、访问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北京理工大学、辽宁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讲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副院长等职。现为北京语言大学文华学院等客座、讲席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中心非遗艺术教育专家委员会主席、中国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课题组成员、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基于文化创意理念的中国当代城市建设”研究课题成果《城市文化:都市再造与文明创新—城市文化复兴与文化创新的规划理论与技术模型研究》、《城市文化:文明复兴与文化建构—文化创新的规划理论与技术模型研究》、《城市文化:知识建构与技术模型—城市文化复兴与文化创新的规划理论与技术模型研究》等著作合作作者。曾主持完成文化部、广电总局哈尔滨冰雪动漫艺术节形象设计等课题并在深圳文博会展,主持北京交通大学“一带一路”重大培育项目《“一带一路”中国特色人文社会科学经济学、文化学等理论内核变革的文明创新体系研究》艺术学子课题。董野为中国丝路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丝路商学院副院长。研究院目前正在推进绿知会、大书房、华联储、丝路会客厅、大艺谷等国家重大项目成果的应用创新转化,并中国小城镇文化知识产权百科全书课题及其文化知识产权学镇建设产学研校市、校企与产教融合项目及非遗艺术学院平台建设与非遗艺术学科建设,以及生态农业绿色知识产权品牌工程重点实验室建设与文化百强县与国家五A级文化景区及乡村文化振兴与乡博会、非博会、宗博会、侨博会与国家文化公园标准建设等国家重大攻关项目成果应用创新转化课题与项目。

桥梁结构工程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重庆交通大学)的科学研究

周志祥:博士,教授,博士导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全国交通青年科技英才,重庆市首批学术技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持国家、省部级和地方科技课题20余项,发表论文50余篇,申请专利8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三项;首创“横张预应力砼梁施工方法”和“预应力砼八字形刚架拱桥”,获得发明专利,主持完成国家科委攻关计划“横张预应力砼梁工艺及性能试验研究”,目前承担的国家级科技项目有“大型桥梁安全远程智能监测成套技术示范”和 “大跨径拱桥地震反应特性与减震控制研究”。易志坚:教授,博士导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交通部“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重庆市首批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劳动模范,重庆市力学学会副理事长。在裂纹弹塑性场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提出了一种求解应力强度因子的裂纹线方法,被国内外学者广泛采用,成为国内外求解应力强度因子的一种独立方法;首次提出了加筋土稳定和破坏的断裂力学机理;第一次提出了“过渡层”的概念及过渡层的损伤将导致水泥混凝土路面在低应力水平下破坏的机理,提出了设置隔离层的路面结构。近年来,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重大科技专项、交通部西部开发项目等在内的一批重要项目;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10多篇发表在国际权威刊物上,论文被SCI、EI等收录或引用数十篇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刘忠:博士,教授,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交通部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交通部跨世纪学术带头人。主要从事大跨径桥梁施工控制、桥梁非线性与空间分析研究。在大跨径拱桥几何非线性、材料非线性分析及施工控制等研究方面成果突出。完成和承担了多个科研项目先后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励5项、发表论文30余篇。顾安邦:教授,博士导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主持和参加了十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技项目,在大跨径桥梁的非线性分析、稳定分析和施工控制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各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三项,以及交通部“吴福——振华交通贡献奖”和“茅以升桥梁大奖提名奖”,出版科技著作和教材五部,发表论文50多篇,指导硕士研究生22人, 协助指导博士生3人,并担任虎门大桥、鹅公岩长江大桥、巫山长江大桥、奉节长江大桥的技术顾问,为桥梁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梁波: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交通部新世纪十百千第一层次人选,甘肃省高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省333科技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省555创新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与岩土工学会理事、隧道及地下工程学会理事,国际土协会员。主持并参加国家和省部重大项目30余项。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检索1篇,EI检索9篇,一级学报20余篇。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五项。参编教材三部,副主编教材一部。在高速铁路中,率先提出了车—路垂向耦合系统的动力分析模型;在加筋土强度机理方面,率先提出了等效侧向约束力模型;在可靠度理论方面,主要探讨了非线性相关可靠指标改进、简化计算方法及其应用。近年研究了区域性或特殊条件下部分土工结构关键工程技术问题。向中富:男,教授、硕士导师. 1960年1月生,1983年毕业于重庆交通大学道桥系桥梁与隧道专业,工学硕士,现任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院长。重庆市土木建筑学会理事、重庆市科技咨询协会咨询专家。向中富教授长期从事桥梁工程教学(主讲“桥梁工程”、“高等桥梁结构理论” 等)、科学研究及技术咨询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桥梁设计理论(特别是桥梁结构体系、结构分析、桥梁稳定性等)、桥梁施工及控制技术、桥梁诊断及加固改造等。近年来主持、参加完成10余项桥梁工程研究课题,出版《桥梁施工控制技术》等专著、施工手册2部,主、参编出版《桥梁工程》等教材、计算示例5部,发表论文2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奖、教师奖3项。徐林生:男,教授、博士后、博士生导师。1964年1月生,浙江桐乡市人,同济大学土木工程流动站出站博士后(师从中科院孙钧院士),现为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岩土与地下工程系隧道与地下工程研究所所长、中国公路学会隧道工程学会理事。作为项目主持和主研人员完成的国家、省部级等各类科研项目达20多项,获各级奖励10项,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一部。目前主要从事岩土工程、隧道工程与地下结构工程、桥梁基础工程、防灾减灾等领域的研究工作。王成:男,工学博士、教授。1962年9月出生,岩土与地下工程系主任,重庆市首届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同行评议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桥梁结构、桩基础结构、隧道围岩结构、边坡锚固结构等的损伤断裂分析、缺陷及承载力研究,主持及主研纵横向科研项目十多项,在《应用数学和力学》、《岩土工程学报》、《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工程力学》等多种学术刊物、国际及国内学术会议论文集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其中被国际三大检索SCI、EI、ISTP收录十余篇次。目前指导各类硕士研究生10名,并协助后勤工程学院和重庆大学土木学院指导博士研究生各一名。韩西:男,汉族,工学博士、博士后,教授。1964年12月生,重庆人,1985年7月参加工作,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教授,现任实验教学部副主任(主持工作)。现为美国土木工程学会会员,全国高校制造自动化学会会员、重庆市公路学会会员、桥梁及隧道工程学科学术骨干。主要研究领域为结构动力学、振动工程、结构分析、结构试验检测。先后负责或主研了17个科研项目的研究,其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交通部重点科技项目,西部交通科技建设项目,重庆市科委项目,中国工程物理院科学技术基金项目,横向科研项目及重庆交通大学基金项目共10余项。在国内外著名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三十篇,其中被EI收录的论文6篇,被ISTP收录的论文1篇,主研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齿轮传动耦合非线性振动冲击噪声的识别与控制”2002年获教育部全国高校自然科学二等奖。徐君兰:女,教授。1936年2月21日生,1959年毕业于成都工学院桥梁与隧道工程本科专业。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教授级咨询专家(重庆市科技咨询协会)。长期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承担过多项大跨度桥梁的科研工作, 编写出版了多部桥梁工程方面的专著,在大跨悬索桥的设计理论和桥梁施工控制工程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应用于多座特大桥的设计施工中,目前的研究方向是大跨桥梁的结构分析和工程控制。曾获得省部级科学进步奖及优秀教学成果奖多项。已指导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十四人。 大跨径桥梁设计理论与工程控制本研究方向在国内很早就从事拱桥结构体系、设计理论及工程控制研究,具有坚实的基础和雄厚的实力,并在钢管混凝土拱桥、悬索桥和吊拉组合桥方面作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先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跨径悬索桥结构体系研究”、交通部重点科研项目“大跨径钢管混凝土拱桥劲性骨架拱桥混凝土收缩徐变等非线形因素影响研究”、“邕宁大桥设计施工技术研究”、“虎门大桥施工控制研究”、“大直径钢管混凝土拱桥收缩、徐变特性研究”、“乌江PEC吊拉组合桥设计与施工研究”等。获得国家一、二、三等奖各一项,省部级奖共10余项,确保了世界最大跨径的混凝土拱桥--万县长江大桥、亚洲最大跨度的中承式混凝土拱桥--广西邕江大桥、第一座吊拉组合桥--贵州乌江大桥、最大跨径的石拱桥--丹河大桥和广东虎门大桥等顺利建设。目前正承担国家科技攻关引导项目“大型桥梁安全远程实时监测成套技术开发示范”,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顶目“钢管混凝土拱桥设计、施工及养护关键技术研究”和“大跨径桥梁监测、加固、养护成套技术研究”。本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有:(1)大跨径桥梁结构体系研究;(2)大跨径桥梁几何、物理及温度非线性分析;(3)大跨径桥梁静、动力稳定性研究;(4)大跨径桥梁施工及工程控制研究;(5)大型桥梁建设和管养技术研究混凝土桥梁结构行为与新技术研究本研究方向结合我国桥梁建设的实际情况,就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预弯预应力混凝土梁、横张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受载行为、设计理论及施工工艺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先后完成了国家科委攻关计划“横张预应力梁性能及工艺试验研究”,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斜截面设计原理”、“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斜截面疲劳设计原理”,国家科委和交通部的重点科研项目、重庆市科委与重庆市交委等的科研项目,取得一批有特色、有档次的科研成果。其中“横张预应力混凝土”技术被国内知名专家鉴定为国际首创,并且已在渝长高速公路多座桥梁上成功应用,取得了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先后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已获得或公开的国家专利8项。本研究方向的成果整体处于国内先进水平,部分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该方向在桥梁结构抗震以及钢混组合式桥梁结构设计取得了突出的进展,正承担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专项“大跨径拱桥地震反应特性与减震控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大跨径拱桥地震反应半主动智能控制”,国家春晖计划项目“钢—砼结合梁桥设计与应用技术研究”等项目。本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有:(1)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2)钢-混凝土复合结构性能及应用研究;(3)桥梁抗风与抗震;(4)旧危桥增强机理与加固维护新技术研究现代桥式及桥梁结构设计理论。桥梁结构损伤机理与耐久性研究本研究方向在“裂纹线场参量的应力强度因子求解方法和裂纹线场弹塑性分析方法”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在国际权威刊物发表了十多篇论文,并数十次被国内外文献所引用,提出了一种基于断裂力学原理提出了具有超常承载力的复合钢筋混凝土新结构,发表论文50多篇,被SCI、EI大量收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近年来,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交通部重点项目、重庆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等十多个项目的研究。同时,在主要研究既有桥梁结构的损伤状态、承载能力、使用性能等,该方向还针对桥梁结构中采用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的工程实践日益增多,以及随着大批桥梁进入老化期,开展桥梁结构的检测、评估、加固、维修及健康诊断。本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有:(1)桥梁结构状态诊断和静、动力性能评价模式研究;(2)结构损伤机理与桥梁衰变性态试验研究;(3)混凝土桥梁的FRP、预应力FRP加固、增强技术研究;(4)桥梁防撞保护结构的灾害防治技术研究。桥梁深基础及地下工程设计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本研究方向立足于西部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从80年代就开始结合实际工程,解决桥梁基础工程及地下工程建设中的设计及施工关键技术问题。本方向在桩基计算理论和计算方法研究方面已形成了自已的优势和特色,提出了计算推力桩的综合刚度原理和双参数法及钻(挖)孔灌注推力桩桩土参数的取值范围,获得交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为交通部标准桥梁地基基础规范修订提供了重要依据;在岩体力学性能的基础研究中,将断裂力学和损伤力学原理应用于地下工程岩体力学行为研究,将弹塑性断裂力学的裂纹线场分析方法首次用于研究岩体断续节理的损伤与断裂行为,取得若干创新成果,在《应用数学和力学》、《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岩土工程学报》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三大检索收录20多篇次。本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有:(1)桥梁桩基设计理论研究;(2)桩-土共同作用机理研究及超长桩承载性能研究;(3)地下工程的施工技术评价以及环境灾害风险分析;(4)特殊条件下岩土体的工程特性和本构关系试验;(5)考虑基质吸力、应力路径的土的力学性状试验;(6)特殊地质条件下(高原冻土、岩溶地区)道路、地下工程修建技术。长大公路隧道设计理论与施工关键技术本研究方向主要以岩石动、静力学特性的理论研究为基础,重点开展在特殊地质条件下的“公路隧道建设关键技术”、“长大公路隧道施工控制技术”、“长大公路隧道通风照明关键技术”以及“山岭隧道爆破掘进的动态信息化施工技术”等四个方面的研究。目前已经取得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成果,并在国内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重庆市科技攻关项目等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三大检索收录25篇次,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7项。首次发现了岩溶区大断面公路隧道围岩变形超前释放的基本规律以及隧道侧面岩溶引起隧道偏压现象;首次提出了隧道围岩非确定性反演分析新技术,在岩溶区公路隧道围岩稳定性研究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建立了岩石加、卸荷过程中声-应力相关性理论模型以及岩体卸荷本构模型;提出了高地应力区岩爆形成机制和判据,建立了隧道工程岩爆特征与防治措施的对应关系;提出了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中岩体断裂力学和损伤力学模型;在冻土隧道回冻预测分析研究方面作了大量的创新性研究工作;开发了公路隧道送排式纵向通风、照明控制系统,编制了《公路隧道通风照明技术规范》。本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有:(1)隧道工程地质超前预报、动态信息化施工技术研究;(2)隧道与地下工程施工系统力学问题研究和力学行为模拟;(3)隧道工程安全的智能控制及仿真数值模拟研究;(4)公路隧道结构缺陷测试及安全性分析;(5)长大公路隧道通风照明关键技术研究。 近五年代表性成果(获奖、专利、文章、著作) 序号 成果(获奖、论文、专著、专利)名称 获奖名称、等级,发表刊物,出版单位,授权国家,时间 1 万县长江特大跨(420m)钢筋混凝土拱桥设计施工技术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1年 2 低预应力度三钢混凝土连续梁研究 重庆市科学技术二等奖2001年 3 用扩张卡尔曼滤波器有限元方法反分析隧道围岩非确定性动态研究 重庆市科学技术一等奖2001年 4 万县长江公路大桥 第二届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2002年 5 特大石拱桥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2年 6 钢筋混凝土套箍封闭主拱圈加固拱桥成套关键技术研究 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3年 7 洛阳至三门峡高速公路许沟特大桥设计、施工及其监控技术研究 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3年 8 横张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研究 重庆市技术发明三等奖2003年 9 大跨径斜拉桥稳定性研究 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3年 10 大跨径钢管拱桥无支架吊装技术研究 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年 11 混凝土桥梁工程控制抗震能力和承载力测评方法研究 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2005年 12 由立柱竖转形成的八字拱桥的施工方法 发明专利证(ZL 00 1 30630.8) 13 设置隔离层和结合层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及施工方法 发明专利证书(ZL 00 1 13169.9) 14 设置透水滤浆隔离层和结合层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及施工方法 发明专利证书(ZL 01 1 07124.9) 15 一种高等级公路的修建方法 发明专利公报( CN 1205378A) 16 混张工艺制作的先张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 ZL 03 2 37674.X ) 17 The Method and Analysis of the Vertically Tensioned Pre-stressed Concrete Beams(EI) Structural Engineering International,2004 Feb 18 Analytic Model of A Long-Span Self-Shored Arch Bridge(EI) Journal of Bridge Engineering, ASCE. 2002.01 19 Elastic-plastic analytical solutions for an eccentric crack loaded by two pairs of anti-plane point(SCI&EI)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 2003.7 20 A new reinforced concrete (RC) composite structure based on principles of fracture mechanics(EI) Damage and Fracture Mechanics VII 2003 21 General form of matching equation of elastic-plastic field near crack line for mode I crack under plane stress condition(SCI&EI)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 2001.10 22 Dynamic Analysis of the Vehicle-Sub grade Model of Vertical Coupled System(SCI&EI)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2001(1) 23 青藏铁路的重要意义、技术难点及力学问题(EI) 第十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特邀报告2004.9 24 Forecast Analysis for the Re-frozen of Feng Huoshan Permafrost Tunnel on Zing-Tibet Railway(SCI&EI) Tunne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2004,19(1) 25 《公路与桥梁抗洪分析》 人民交通出版社 26 《模糊数学在土木与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人民交通出版社 27 《土力学》 同济大学出版社 28 《预应力砼桥梁新技术探索与实践》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29 《桥梁施工控制技术》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05 30 《川藏公路隧道高地应力与岩爆》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12

福建师范大学是几本?

福建师范大学是一本。福建师范大学在福建省是本科第一批次招生,在其他全国大部分省份也是本科第一批次招生,部分专业在部分省份也有本科二批招生,但是我们通常认为福建师范大学是一本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坐落于中国东南名城——福州市,是福建省人民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共建高校,入选国家“2011计划”、“特色重点学科项目”、“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福建省重点建设三所高水平大学之一。福建师范大学为中国建校最早的师范大学之一,前身是1907年由清朝帝师陈宝琛创办的福建优级师范学堂。后由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福建协和大学、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等单位几经调整合并,于1953年成立福建师范学院,1972年易名为福建师范大学。叶圣陶、郭绍虞、董作宾、林兰英、郑作新、黄维垣、唐仲璋、唐崇惕、姚建年等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曾在学校任教。福建师范大学校本部辖24个学院,开办本科专业82个,其中师范类19个(其中4个专业同时招收非师范类学生),形成了文、史、哲、理、工、教、经、法、管、农、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国家重点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福建省特色重点学科:中国语言文学、体育学、理论经济学、音乐与舞蹈学、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史、美术学。省级重点学科:理论经济学、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生态学、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工商管理、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

东吴大学相当于国内哪所大学

相当于一本院校,比如安徽大学。苏州大学(东吴大学)坐落于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古城苏州,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1计划首批认定高校,是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作为全国最早创建的现代高等学府之一,苏州大学曾创造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的若干个第一:第一家以西式办学体制举办大学、第一家开展研究生教育并最早授予硕士学位、第一家开设法学专业教育、第一家创办大学学报等等,可以说是一所底蕴悠长的大学。在2006年、2007年分别进行的两批新一轮211高校建设名单中,东吴大学被列入了名单中,成为211高校。211工程是国家确定的一批重点高校建设项目,旨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国高等教育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东吴大学相当于211吗

不相当。根据查询东吴大学学校官网可知,东吴大学是中国第一所西制大学,1951年在中国台湾省复校,也是中国台湾第一所私立大学,历史悠久,被视为省内最佳的私立大学之一,离211工程的水平上还有一段距离,不能于211大学并称。

东吴大学现在叫什么

东吴大学现在叫苏州大学,苏州大学(简称苏大,Soochow University),苏州大学的最早前身为创建于1900年的东吴大学(Soochow University),是中国最早以现代大学学科体系举办的大学,坐落于江苏省苏州市,是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211工程”“2011计划”首批入列高校,入选国家“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现任校长张晓宏。校训为“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学校共有天赐庄校区、独墅湖校区、阳澄湖校区、未来校区四大校区,占地面积4586亩,建筑面积166万余平方米。学校共有36个学院(部);132个本科专业,5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3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0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职工5847人。

福建师范大学电话

福建师范大学电话是0591-22867412福建师范大学(Fujian Normal University)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是福建省人民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共建高校、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福建省“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入选国家“2011计划”、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福建省重点建设三所高水平大学之一、面向东南亚开展对外汉语教学培训基地、国家单独招收台湾学生试点学校、支持周边国家汉语教学重点学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受院校、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国培计划”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学校。福建师范大学为中国建校最早的师范大学之一,前身是1907年由清朝帝师陈宝琛创办的福建优级师范学堂。后由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福建协和大学、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等单位几经调整合并,于1953年成立福建师范学院,1972年易名为福建师范大学。叶圣陶、郭绍虞、董作宾、林兰英、郑作新、黄维垣、唐仲璋、唐崇惕、姚建年等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曾在学校任教。截至2022年6月,学校本部现有旗山、仓山两个校区,占地面积约4000亩;设有27个学院,开设本科专业84个;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4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9个。

东吴大学是现在的哪个大学

东吴大学是现在的苏州大学东吴大学(Soochow University,SCU)于1900年由基督教监理会在苏州创办,是中国第一所西制大学;1951年在台湾省复校,也是台湾第一所私立大学,历史悠久,被视为省内最佳的私立大学之一,与位于江苏的苏州大学同宗同源,并互为姊妹学校。学校现有外双溪及城中两校区,分别位居台北市文教、政经精华动线上。文、理、外语三学院位于外双溪,此处为一文化风景区,毗邻台北故宫博物院;法、商学院及推广部则位在政治经济重心之台北市城中区,两校区周边交通便捷。1951年,东吴旅台同学会首议在台复校,先设东吴补习学校于台北市汉口街,三年後奉台当局教育主管部门核准恢复东吴大学法学院,为台湾第一所私立大学,设有法律、经济、会计、政治、外文等学系;1956年于外双溪现址扩建校舍,续增设学系;1961年全校迁入外双溪校区,再越八年而恢复大学建制。 1972年台北市城中校区第一大楼竣工,自此学校即拥有两个校区;发展迄今已有二十二学系、二十一个硕士班及六个博士班,学生总数约一万三千人。 [1] 秉持中、西文校训“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的精神,东吴大学致力发展成一所精致、有特色、具前瞻性的优质教育综合性大学,培育兼备专业与通识,富创意及执行力之社会中坚人才;学校地灵人杰,内涵精致,洵为深具特色而完整之综合大学。2016年倡议成立“优久大学联盟”,其成员包括铭传大学、世新大学、淡江大学、辅仁大学、台北医学大学等12所创校都超过50年的前段私立大学

东吴大学是苏州大学吗?

东吴大学,是苏州大学的前身。不等于苏州大学。东吴大学:民国时期设立的教会大学,即苏州大学前身。东吴大学(Soochow University)是中国第一所西制大学,由美国基督教监理会于1900年创办,前身是苏州的博习书院、宫项书院和上海中西书院。东吴大学最先开展法学(英美法)专业教育,是中国现存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并授予硕士学位的学校,并可授予博士学位,也是第一家创办学报的大学。首任校长为孙乐文(美籍)。1927年,杨永清当选为首任中国籍校长。东吴大学设有文、理、法三个学院。文理学院设在苏州天赐庄,法学院设在上海昆山路。文学院曾设有中文系、历史系、经济系、政治系、社会系、教育系。理学院曾设有物理系、化学系、化工系、生物系、体育系,并附设医学预科、神学预科、化学研究所、生物研究所及生物材料处。法学院曾设有法律系、会计系、法学研究所。学制为预科三年、本科四年、研究生一年或两年,实行学分制。学校确定国文为学生必修课程,注重理科实验,并重视英文教学,教学质量在全国高校名列前茅。东吴大学的附属学校有苏州的第一中学、上海的第二中学、湖州的第二中学、无锡的第四中学、松江圣经学校以及二十几所附属小学。东吴大学办学半个多世纪以来,培养了许多著名学者和社会知名人士。1952年,东吴大学的文理学院、苏南文化教育学院和江南大学的数理系合并组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更名为江苏师范学院,在原东吴大学校址办学,拥有东吴大学档案全宗。1982年,学校更名为苏州大学,英文校名恢复为Soochow University。台湾东吴大学与苏州大学同宗同源,互为姊妹学校。附:东吴大学,中国台湾著名私立综合性大学。前身是大陆的东吴大学。1951年,东吴旅台同学会首议在台复校,先设东吴补习学校于台北市汉口街,三年後奉台当局教育主管部门核准恢复东吴大学法学院,为台湾第一所私立大学,设有法律、经济、会计、政治、外文等学系;1956年于外双溪现址扩建校舍,续增设学系;1961年全校迁入外双溪校区,再越八年而恢复大学建制。1972年台北市城中校区第一大楼竣工,自此学校即拥有两个校区;发展迄今已有二十二学系、二十一个硕士班及六个博士班,学生总数约一万三千人。秉持中、西文校训“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的精神,东吴大学致力发展成一所精致、有特色、具前瞻性的优质教育综合性大学,培育兼备专业与通识,富创意及执行力之社会中坚人才;学校地灵人杰,内涵精致,洵为深具特色而完整之综合大学。2016年倡议成立“优久大学联盟”,其成员包括铭传大学、世新大学、淡江大学、辅仁大学、台北医学大学等12所创校都超过50年的前段私立大学。苏州大学:苏州大学(Soochow University),简称“苏大”,坐落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是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2011计划”首批入选高校,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入选国家“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等。苏州大学前身是1900年创办的东吴大学,是中国最早以现代大学学科体系举办的大学,在中国最先开展法学(英美法)专业教育、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并授予硕士学位,也是中国第一家创办学报的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东吴大学的文理学院、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的数理系合并组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更名为江苏师范学院。1982年,学校更复名苏州大学。其后,苏州蚕桑专科学校(1995年)、苏州丝绸工学院(1997年)和苏州医学院(2000年)等相继并入苏州大学。截至2021年5月,学校有天赐庄、独墅湖、阳澄湖、未来4个校区,占地面积4586亩,建筑面积159万余平方米;设有30个学院(部),132个本科专业;教职工5768人;全日制本科生27650人,硕士生14469人,博士生4936人,留学生2097人。

东吴大学是现在的哪个大学

其他信息:东吴大学即现在的苏州大学。东吴大学是中国第一所西制大学,由美国基督教监理会于1900年创办,前身是苏州的博习书院、宫项书院和上海中西书院。东吴大学最先开展法学(英美法)专业教育,是中国现存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并授予硕士学位的学校,并可授予博士学位,也是第一家创办学报的大学。首任校长为孙乐文(美籍)。1927年,杨永清当选为首任中国籍校长。材料补充:东吴大学设有文、理、法三个学院。文理学院设在苏州天赐庄,法学院设在上海昆山路。文学院曾设有中文系、历史系、经济系、政治系、社会系、教育系。理学院曾设有物理系、化学系、化工系、生物系、体育系,并附设医学预科、神学预科、化学研究所、生物研究所及生物材料处。法学院曾设有法律系、会计系、法学研究所。学制为预科三年、本科四年、研究生一年或两年,实行学分制。学校确定国文为学生必修课程,注重理科实验,并重视英文教学,教学质量在全国高校名列前茅。东吴大学的附属学校有苏州的第一中学、上海的第二中学、湖州的第二中学、无锡的第四中学、松江圣经学校以及二十几所附属小学。东吴大学办学半个多世纪以来,培养了许多著名学者和社会知名人士。1952年,东吴大学的文理学院、苏南文化教育学院和江南大学的数理系合并组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更名为江苏师范学院,在原东吴大学校址办学,拥有东吴大学档案全宗。1982年,学校更名为苏州大学,英文校名恢复为Soochow University。台湾东吴大学与苏州大学同宗同源,互为姊妹学校。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还是ei吗

上海交大查询结果,截止目前15年4月,非EI收录江苏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ISSN:1671-7775] 本刊收录在: Ei Compendex (2010年) 本刊收录在: Ei Compendex (2011年) 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库(2013-2014) 提示: CSCD扩展库(E) 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2年版) 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3年版) 提示: 《引证报告》2013年版影响因子:0.401 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4年版) 提示: 《引证报告》2014年版影响因子:0.534 本刊收录在: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 提示: 排序:综合性科学技术 - 第58位 本刊收录在: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 提示: 排序: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 第44位 主题分类: Chemistry: General and Others Engineering: General and Others Life Sciences: General and Others N/Q,T/X:综合性科学技术: N/Q,T/X:综合性科学技术 Physics: General and Others

台湾东吴大学是几本

台湾东吴大学是几本大学的录取批次是教育行业受关注的一点,不管是处于高考填报志愿的学子及家长们,还是位于教育圈的校园工作人员及第三方服务人员等。当然高校录取批次在每个地方都是有差异的,比如在各地既有第一批招生也有第二批招生时,一般统称为二本院校,介绍时以低批次录取结果为例 。东吴大学是于1900年由基督教监理会在苏州创办的中国第一所西制大学(为一本院校)并且1951年在台湾省复校、也是台湾第一所私立大学。学校与位于江苏的苏州大学同宗同源并互为姊妹学校。1949年国民党政府迁台后东吴大学在台校友倡议复校;在1951年筹组董事会,于台北市汉口街借屋设东吴补习学校并设法政、商业、会计及英文四科;1954年教育部以东吴补习学校办学绩效卓著,核准先行成立台湾东吴大学后,恢复法学院设法律、政治、经济、会计等4个系,附设外国语文学系并为台湾第一所私立大学。学校现设有商学院、法学院、理学院、人文社会学院、外国语文学院等主要院校及十二个学系、七个研究所、三个博士班。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是北大中文核心么

经上海交大查询:华北水利水电学院主办的《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和《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自然科学版)》两种学术期刊均不是核心期刊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科版)主管单位:河南省教育厅主办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东吴大学在哪﹖

在:中国台湾1951年在台湾省复校,也是台湾第一所私立大学,历史悠久,被视为省里最佳的私立大学之一。学校现有外双溪及城中两校区,分别位居台北市文教、政经精华动线上。文、理、外语三学院位于外双溪,此处为一文化风景区,毗邻台北“故宫博物院”;法、商学院及推广部则位在政治经济重心之台北市城中区,两校区周边交通便捷。扩展资料主要院系:商学院、法学院、理学院、人文社会学院、外国语文学院等。东吴大学是优久大学联盟之一。优久大学联盟,是中国台湾省的私立大学组成的高校联盟,由中国文化大学、世新大学、淡江大学、铭传大学等十二所高校组成。横跨理工、商学、农学、医学、传媒、法学、语文、民生、教育、环境、艺术、设计、物理、化学及建筑等不同专业领域。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东吴大学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优久大学联盟

苏州大学为什么叫东吴大学

因为苏州大学的前身是东吴大学。根据查询苏州大学简介得知,苏州大学的前身是历史上有名的东吴大学,办学地点为苏州古城东南隅天赐庄,东吴大学开西式教育之先河,融中西文化之菁华,是中国最早以现代大学学科体系举办的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东吴大学最先开展法学(英美法)专业教育、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并授予硕士学位,也是第一家创办学报的大学。

重庆交通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

目前根据教育部公开信息规定,已经没有明确的本科一批次、二批次概念,根据公开信息可知:重庆交通大学在全国基本上是第一批次招生。(注:自2021年开始,重庆本科一批、二批合并为本科批)。重庆交通大学是一所理工类公办普通本科院校,设有经济学、知识产权、英语、翻译、广播电视学、广告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化学、应用统计学、工程力学、汽车服务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人工智能等专业,建校73年。1951年,创建西南交通专科学校。1960年,组建重庆交通学院,成都工学院土木系、四川冶金学院冶金系、武汉水运学院水工系等相继并入。2000年,学校由交通部划转重庆市管理,为省部共建高校。2006年,更名为重庆交通大学,并增列为博士授予单位。因为学校的重点专业都是工科类,所以男生本身就更有优势,而不推荐文科类考生报考重庆交通大学。重庆交通大学有两个校区,分别是南岸老校区和双福新校区。老校区的交通方便一些,但是宿舍不好,建筑比较旧了,新校区正好相反,有独立卫生间,空调,但是离市区较远。重庆交通大学简介重庆交通大学(ChongqingJiaotongUniversity,CQJTU),是由重庆市人民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共建的一所交通特色、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重庆市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为“一带一路”中波大学联盟发起成员、中俄交通大学联盟核心成员。学科建设截至2021年3月,学校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10个、重庆市一流学科3个、重庆市重点学科12个、人工智能+学科群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水利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交通运输工程、水利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市政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工结构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土木工程、力学、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地理学、系统科学、外国语言文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固体力学、工程力学、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岩土工程、市政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工结构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载运工具运用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材料加工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轮机工程、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交通运输经济、会计学、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旅游管理、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系统理论、系统分析与集成、英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风景园林、工程、工商管理、新闻与传播、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授权领域:建筑与土木工程、测绘工程、水利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车辆工程、机械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材料工程、项目管理、物流工程重庆交通大学重点学科:重庆市一流学科:土木工程、水利工程、交通运输工程;重庆市重点学科:桥梁与隧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港口、航道与近海工程和管理科学与工程等;人工智能+学科群:智能交通、智慧城市;重庆交通大学学科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土木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交通运输;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交通运输、水利水电工程、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不断完善教育教学协同联动机制,创新人生教育,拓展实践平台,凸显“交通+”培养特色,打造“创新创业园”,开办茅以升班、英才班、卓越工程师班、海外项目管理人才班、CIMA班、创新创业班等实验班。累计培养各类各层次人才15万余名。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21年超过90%,入选首批“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和首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较为突出。拥有国家内河航道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区桥梁与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交通土建工程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长江航运工程与智能航道技术教育部首批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平台,桥梁结构工程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水利水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地城市交通系统与安全重庆市重点实验室等34个省部级平台,西南水运科学研究所、沙漠土壤化研究院等20余个研发机构。在山区桥隧、路基路面、内河港航、单轨交通、运输物流等领域取得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成果,学校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奖12项,省部级科技奖300余项。公开发行《应用数学和力学》《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社会科学版)等学术刊物。国际交流合作富有成效。

东吴大学是现在的哪个大学

东吴大学是现在的苏州大学。东吴大学是中国第一所西制大学,由美国基督教监理会于1900年创办,前身是苏州的博习书院、宫项书院和上海中西书院。东吴大学最先开展法学(英美法)专业教育,是中国现存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并授予硕士学位的学校,并可授予博士学位,也是第一家创办学报的大学。1982年更名为苏州大学。台湾的东吴大学与苏州大学同宗同源,互为姊妹学校。东吴大学设有文、理、法三个学院。文理学院设在苏州天赐庄,法学院设在上海昆山路。文学院曾设有中文系、历史系、经济系、政治系、社会系、教育系。理学院曾设有物理系、化学系、化工系、生物系、体育系,并附设医学预科、神学预科、化学研究所、生物研究所及生物材料处。法学院曾设有法律系、会计系、法学研究所。学制为预科三年、本科四年、研究生一年或两年,实行学分制。学校确定国文为学生必修课程,注重理科实验,并重视英文教学,教学质量在全国高校名列前茅。东吴大学的附属学校有苏州的第一中学、上海的第二中学、湖州的第二中学、无锡的第四中学、松江圣经学校以及二十几所附属小学。东吴大学办学半个多世纪以来,培养了许多著名学者和社会知名人士。

苏州大学具体情况

盛夏苏大老校区被连成片的香樟树冠包裹精致的雕花玻璃窗穿破一片绿色,独自光影婆娑举目望去你会发现苏州“人间天堂”的美誉不止在园林的精巧顷刻,你被卷入时间的逆流,辗转腾挪在异域风情的空间变幻中感受时代的起起落落这里有个长得像清华二校门的建筑到访游人必拍照“打卡”它是苏大前身东吴大学的校门正面“东吴大学”四字笔出帝师翁同龢“Unto a full grown man ”——为社会造就完美人格出自以弗所书第四章第十三节是东吴大学最早的校训,原本写在校门背面正上方由于某些原因,在1951年被抹掉改成了中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952年,中文十字校训和校名也被水泥封掉1998年,封印46年后,封泥被去除虽说这个大门也是1948年复建但她的命运还是好过清华二校门查看校史,东吴大学是先有的英文校训后由第一任华人校长杨永清意译成中文——“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语出《孟子·公孙丑上》与南宋文天祥《正气歌》对仗工整,寓意深远jjs拟定,szs题写此时,j的次子jwg在东吴大学读书自然,j也对东吴大学期以厚望原迹现保留在台湾的zz纪念堂如今,学校又在另一个校区复建了这个校门背面原位置恢复了英文校训苏州大学天赐庄校区的必去打卡点有这些1、东吴大学校门:min国历史建筑2、钟楼:最大地标建筑,现办公楼3、红楼:景海女子师范学校旧址,现为会议中心4、精正楼:原东吴大学图书馆,现数学学科学院5、维正楼:现护理学院6、维格堂:教学用楼7、子实堂:会客用楼8、博物馆:原司马德体育馆,现校博物馆9、春晖楼:原教师住宅10、夏润楼:原教师住宅11、秋韵楼:原教师住宅12、冬瑞楼:原教师住宅13、崇远楼:现外院14、敬贤堂:原景海女子师范学校礼堂,现苏大礼堂15、文星阁:始于明代,名流讲学会文圣地16、圣约翰堂:西校门外,仍为教堂

高考408分能上什么大学

高考408分左右能上的大学有:东北林业大学、燕山大学、重庆交通大学、浙江工商大学、贵州大学、西安科技大学、合肥城市学院、赣南科技学院、宝鸡文理学院、西安培华学院、西安思源学院等。扩展资料:重庆交通大学是一所交通特色鲜明、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1951年,根据毛主席指示,为修建康藏公路、建设大西南,邓小平主持的西南军政委员会创办学校,时名西南交通专科学校。1960年,组建重庆交通学院。随后成都工学院土木系、四川冶金学院冶金系、武汉水运学院水工系等相继并入。2000年,学校由交通部划转重庆市管理,为省部共建高校。2006年,学校更名为重庆交通大学,并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现有南岸、科学城两个校区,占地3000余亩。全校固定资产总值37.19亿元,各类仪器设备总值7.74亿元,校舍建筑面积85.58万平方米,在建校舍面积13.29万平方米。拥有1个国家级和6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图书馆馆藏文献427.6万册,其中纸质文献222.9万册,电子图书204.7万册。年订报刊1000余种,购有SCI、EI、Elservier、CNKI、万方、维普等中外文数据库约50个。学校拥有山区桥梁与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内河航道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交通土建工程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级重点科研平台,水利水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区桥梁结构与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城市轨道车辆系统集成与控制重庆市重点实验室、智能物流网络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山地城市交通系统与安全重庆市重点实验室、绿色航空能源动力重庆市重点实验室等42个省部级科研平台,西南水运科学研究所、沙漠土壤化研究院等20余个研发机构。在山区交通基础设施、生态航道、轨道装备、运输物流、绿色航空等领域取得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成果,学校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奖14项,省部级科技奖励524项。公开发行《应用数学和力学》《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社会科学版)等核心学术期刊。

东吴大学简介

东吴大学是一所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的著名私立研究型大学。东吴大学历史悠久,创建于1900年,是中国最早的一批现代高等学府之一。学校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学术成就而著称,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东吴大学注重国际化办学,与世界各地的高校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国际交流与学习机会。在学科建设方面,东吴大学拥有一批高水平的学科领域,涵盖文、理、工、管、法、医等多个学科门类。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都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特别是在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东吴大学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校园生活方面,东吴大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学校有丰富的学生组织和社团活动,学生可以在这里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和特长,积极参与各类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同时,学校还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帮助学生顺利度过大学时光。总之,东吴大学是一所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卓越学术成就的私立研究型大学,为中国乃至全球的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东吴大学是211还是985

东吴大学是211大学。东吴大学是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高校之一。211工程是中国教育部在1995年启动的一项重点建设工程,旨在提升中国高等教育水平和科研实力。东吴大学作为211工程高校,得到了国家的重点支持和投入,具备较高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北京交通大学的学术研究

截至2014年12月,学校拥有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平台46个,包括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能源局技术研发中心、4个国家认可实验室、5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北京实验室、9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4个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北京市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等。        国家级科研平台  国家“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下一代互联网互联设备国家工程实验室高速铁路系统试验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能源局技术研发中心(1个)国家能源主动配电网技术研发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分中心(1个)风力发电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分中心国家级中心(2个)轨道交通国家安全评估中心轨道交通国家培训中心国家认可实验室(4个)电磁兼容国家认可实验室(3C认证) 结构强度检测国家认可实验室(3C认证)土木工程检测国家认可实验室(3C认证)网络管理国家认可实验室(3C认证)                     省部级科研平台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城市交通复杂系统理论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载运工具先进制造与测控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B类)城市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发光与光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全光网络与现代通信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个)隧道与地下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电力牵引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高速铁路网络管理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轨道车辆结构可靠性与运用检测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3个)教育部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发展战略研究中心铁路基础数据整合及信息服务平台(教育部科技基础资源数据平台) 铁路货物装载加固技术研究与咨询中心文化部研究基地(1个)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数字文化研究基地北京实验室(3个)城市轨道交通北京实验室新能源汽车北京实验室(参建)现代交通先进金属材料北京实验室(参建)北京市重点实验室(8个)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与控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现代信息科学与网络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物流管理与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通信与信息系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轨道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交通数据分析与挖掘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结构风工程与城市风环境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城市交通信息智能感知与服务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轨道交通电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轨道交通线路安全与防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城市轨道交通CBTC系统北京市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城市交通北京技术转移中心(北京市教委、市工促局)(原)铁道部重点实验室(5个)运输自动化与通信铁道部重点实验室铁路信息科学与工程铁道部重点实验室信息存储、显示与材料铁道部重点实验室光纤技术及铁路应用铁道部重点实验室交通运输智能技术与系统铁道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研究基地(4个)北京市物流信息化研究基地北京交通发展研究基地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基地北京产业安全与发展研究基地 学术期刊学校于1975年创办了《北京交通大学学报(原北方交通大学学报)》,《北京交通大学学报》是中国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入选2008-2009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都市快轨交通》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馆藏资源截至2014年12月,北京交通大学图书馆馆藏资源以本校特色学科铁路交通为文献特色,同时注重工、管、经、理、文、法、哲等多科性文献收藏:总量为793.85万余册,其中纸本资源总量为189.62万余册,电子图书等电子资源257万余册,网络资源等累计约347.2万余册。拥有CNKI、万方、SCI、SSCI、EI等中外文数据库185种,拥有网络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3.1万余种,中外文学位论文276.8万余册,中外文会议论文、法规标准全文7.7万余册。 图书馆收藏有比较丰富、珍贵的铁路交通运输文献,如:清末邮传部第一次路政统计表、第一期交通官报;1911年起交通部各铁路线职员录;铁路各线建设纪要;借款合同、铁道会计、铁道法规,以及1953年周恩来总理亲自签发的中国长春铁路移交文件等。

东吴大学在中国的排名

东吴大学2023年在中国的排名第86位。东吴大学(Soochow University, SCU),于1900年由基督教监理会在中国苏州创办,是中国第一所西制大学。1951年在台湾复校,也是台湾第一所私立大学。现今已是台湾重点实力高校。民国四十年,东吴旅台同学会首议在台复校,先设东吴补习学校于台北市汉口街,三年后奉教育部核准恢复东吴大学法学院,为台湾第一所私立大学。设有法律、经济、会计、政治、外文等学系;民国四十五年于外双溪现址扩建校舍,续增设学系。至民国五十年全校迁入外双溪校区,再越八年而恢复大学建制。 民国六十一年台北市城中校区第一大楼竣工,自此学校即拥有两个校区;发展迄今已有二十二学系(涵盖各指标科系,为一完整之综合大学)、二十一个硕士班及六个博士班,学生总数约一万三千人。东吴大学住宿:东吴大学有多个宿舍区供学生居住。其中,位于吴中校区内的新校宿舍和昆山校区内的东吴公寓是该校最新的学生宿舍。学生还可以选择租房。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东吴大学附近租房的价格相对较高。历史沿革渊源:东吴大学的渊源可以追溯到监理会在苏州和上海开办的几所学校。1871年,在苏州十全街设立存养书院,1879年迁至天赐庄,并改名博习书院(The Buffington Institute)。后并入上海中西书院(the Anglo-Chinese College,1882年创办)。1896年,苏州监理会宫巷教堂牧师孙乐文(D.L.Anderson)为回应一群年轻的中国学者学习英语的要求,在苏州开办了宫巷中西书院(Kung Hang School),第一批学生有25人。到1898年11月,学生已超过100人。

福建师范大学多少人

21000人。根据查询福建师范大学官网信息显示,2023年该校总人数达到21000人,共6354名普通本科新生。福建师范大学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是福建省人民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共建高校、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福建省“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

东吴大学是苏州大学吗

东吴大学是苏州大学的前身。苏州大学前身是1900年创办的东吴大学,是中国最早以现代大学学科体系举办的大学,在中国最先开展法学(英美法)专业教育、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并授予硕士学位,也是中国第一家创办学报的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东吴大学的文理学院、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的数理系合并组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更名为江苏师范学院。1982年,学校更复名苏州大学。其后,苏州蚕桑专科学校(1995年)、苏州丝绸工学院(1997年)和苏州医学院(2000年)等相继并入苏州大学。学校现设132个本科专业,4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3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0个博士后流动站;学校现有1个国家一流学科,4个国家重点学科,20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9个“十三五”江苏省重点学科。学校化学、物理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工程学、药学与毒理学、生物与生物化学、神经科学与行为科学、分子生物与遗传学、免疫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一般社会科学共15个学科进入全球基本科学指标(ESI)前1%,化学、材料科学2个学科进入全球基本科学指标(ESI)前1‰。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的发表论文

1Marriage form and fertility in rural China: an investigation in three countiesJin Xiaoyi, Li Shuzhuo and Marcus FeldmanPopulation Research and Policy Review 2006,25: 141-156.2Marriage form and age at first marriage: A comparative study in three counties in contemporary rural ChinaJin Xiaoyi, Li Shuzhuo, and Marcus FeldmanSocial Biology 2007,52 (1-2)3Marriage form and duration of post-marital co-residence with parents in rural China: Evidence from SongziLi Shuzhuo Marcus Feldman Jin XiaoyiJournal of Comparative Family Studies, 2005,36(1): 1214Best Practices Research: A Methodological Guide for the PerplexedStuart Bretschneider, Frederick J. Marc-Aurele and Jiannan Wu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Theory,Lawrence: Apr 2005. Vol. 15, Iss. 2; p.3075Gender differences in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of the elderly in rural China: Evidence from ChaohuZhang Wenjuan Li Shuzhuo Marcus Feldman.Journal of Women and Aging 2005,17(3):73-896公共管理与复杂性科学白萌浙江社会科学7公共管理中复杂性科学研究的进展与展望——以农民工流动研究为例白萌中国行政管理8EpiData软件与Excel软件在合作医疗监测中的运用陈钢 高建民现代预防医学 2006(5)9基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个人健康状况模糊综合评价陈善平 李树茁 李淑娥 许宗岷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10运动承诺和锻炼条件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陈善平 李树茁 容建中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1)11体育消费认知决策模型的研究陈善平 李树茁 闫振龙体育科学2006(10):82-8612基于运动承诺视角的大学生锻炼机制研究陈善平 李树茁 闫振龙体育科学2006(12):48-5513价值工程在新产品成本控制决策中的应用研究陈仲伟 雷战波 朱莹商业研究2005.514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教育动因的实证研究崔瑞峰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5国际工程教育撷英(第10辑)崔瑞峰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6企业学习型组织职业教育与培训活动:美国的经验及启示崔瑞峰继续教育17美国能力本位职业教育评估模式探析崔瑞锋,田东平成人教育 2008.218全球视野下欧洲工程教育项目的跨国认可与认证崔瑞锋,田东平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8.219美国成人高等教育机构的自我评估:内涵、范例及特点崔瑞锋,田东平,魏小艾,苗玉凤现代远距离教育 2008.120美国著名大学电气专业教育发展特点分析——基于专业使命、教育目标及结果的视角崔瑞锋,郑南宁,王兆安,齐勇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8.121公共管理中复杂性科学研究的进展与展望—以农民工流动研究为例杜海峰中国行政管理22求解TSP问题的三角形编码抗体克隆选择算法杜海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3公共管理与复杂性科学杜海峰浙江社会科学24当代西方社会融合研究的概念、理论及应用杜海峰公共管理学报25基于小世界原理的模型降阶优化研究杜海峰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6一种基于流形距离的迭代优化聚类算法杜海峰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7一种基于种群熵的混沌小世界优化算法杜海峰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8农民工的社会网络结构分析杜海峰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9中国农民工社会网络的凝聚子群结构分析杜海峰社会30资本结构选择偏好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基于“过度负债”与“财务保守”行为的实证分析封铁英科研管理,2006(6):54-6131基于杠杆效应的企业风险与资本结构选择——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封铁英《生产力研究》,2007年第15期32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测定的模型构建及应用封铁英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 (ISSN 1008-245X) 2008.233社会养老保险城乡统筹发展问题研究综述封铁英生产力研究 2008.134门诊药房剥离对非营利性医院的影响研究高建民中国医院管理2004(10)35医疗机构门诊药房社会化经营的补偿政策研究与探讨高建民中国卫生经济2004(10)36基本卫生人力政策研究高建民中国卫生经济2006(10): 14-1637Effects of Rural Mutual Health Care on outpatient service utilization in Chinese village medical institutions:evidence from panel data高建民Health Economics38 西安市医保人群接种流感疫苗效果研究高建民中国药业39西安市社会医疗保险参保人群接种流感疫苗的成本效益分析高建民中华流行病学杂志40医疗机构实施“医药分离”的探索性研究高建民医学与哲学4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基金测算方法的探讨高建民统计与决策42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弹性国内外研究进展高建民现代预防医学43农村互助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的季节规律研究高建民现代预防医学44农村互助医疗模式下的居民受益率与利用率高建民中国卫生经济45引入流程管理 提高护理质量高建民中国卫生质量管理46医生人力资本与劳动定价研究高建民 徐俊秀杨晓玮中国卫生经济 2005(8)47我国汉唐时期绩效考评的特色与启示高小平、陈春会、吴建南《中国行政管理》,2007年第2期48持久收入假说与我国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模型研究顾景西 黎洁《集团经济研究》2007年4月49我国生育保险制度改革探析胡芳肖人口学刊,2005年第2期50完善西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筹集方式探析胡芳肖中国经济与管理51国外提高贫困人口消费水平的经验借鉴胡芳肖市长参考 2008.852完善西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筹集方式探析胡芳肖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30年研讨会学术论文集 2008.553国外提高贫困人口消费水平的经验借鉴胡芳肖、王育宝消费经济,2007第4期54我国企业构建绿色营销体系的障碍因素分析,胡芳肖、王育宝商业经济与管理,2005年第9期55我国政府反贫困战略及其完善胡芳肖、王育宝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5年第2 期56我国政府反贫困战略及其完善胡芳肖、王育宝农业经济导刊,2005年第9期57农村贫困人口适度消费的实现途径初探胡芳肖、文启湘消费经济,2005年第1期,58公司治理与多元化经营――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黄海波、李树茁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6):70-765920世纪中国失踪女性数量的估计姜全保 李树茁 费尔德曼中国人口科学2005(4)60农村大龄未婚男性家庭压力和应对策略研究——基于YC县访谈的发现靳小怡人口与发展61社会网络与农民工初婚:性别视角的研究靳小怡人口学刊62人民币汇率和购买力平价关系的实证研究雷娟 张思锋统计与决策,2005.1163市政管线突发灾难预警决策支持系统构建雷战波 冯德多商业时代 2007 21期64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发展综述雷战波 姜晓芳情报杂志 2007.165基于UML的供应链危机预警支持系统的建模与开发雷战波 袁彩燕 刘二鹏系统工程2004.1266企业危机预警理论及其对我国社会危机预警的启示雷战波 赵吉博 朱正威中国行政管理2005.267区县政府电子政务系统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雷战波 周博宁城市问题 2007.368西部农村社区发展生态旅游的就业与收入分配实证研究黎洁旅游学刊2005.569陕西太白山生态旅游者特征与激励因素研究黎洁<<经济地理>>2005年第5期70《旅游卫星帐户与旅游业的产出核算研究》黎洁《统计与决策》(理论版)2007年1月71江苏旅游业固定资产投资对地区经济的贡献黎洁统计与决策 2008.972隐性失业对要素产出弹性估计影响分析黎洁 朱志明《商业研究》2004年第21期2004.973我国生态旅游者的激励特征与市场细分研究黎洁 井悦铃<<预测>>2005年第5期74关于陕北地区征收生态环境补偿费问题的研究黎洁 乔丽霞《集团经济研究》2007年4月75社会性别公平促进决策支持系统研究——在生殖健康/计划生育优质服务领域的探索李亮(杨雪燕是第二作者)妇女研究论丛 2008.476农村社会变迁中女性对家务分工的期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安徽居巢农村地区的调查研究李亮(杨雪燕是第二作者)西北人口 2008.2772007年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关爱女孩行动"专题调查研究李树茁《人口与计划生育》78中国农村大龄未婚男青年的压力与应对——河南YC区的探索性研究李树茁《青年研究》79公共管理与复杂性科学李树茁《浙江社会科学》80一种求解多维背包问题的小世界算法李树茁《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苏州大学前身叫什么

苏州大学前身是东吴大学。一、苏州大学简介苏州大学前身是1900年创办的东吴大学。简称“苏大”,坐落于江苏省苏州市,是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2011计划”首批入选高校。东吴大学是中国最早以现代大学学科体系举办的大学,在中国最先开展法学(英美法)专业教育、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并授予硕士学位,也是中国第一家创办学报的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东吴大学的文理学院、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的数理系合并组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更名为江苏师范学院。1982年,学校更复名苏州大学。二、苏州大学学校环境作为百年老校,曾经的东吴大学,整个校园最具魅力的就是老建筑。既有欧式风格的校舍,也有中国式园林建筑,中西文化的混搭、交汇和碰撞,是苏州大学校园里的奇妙美景。有天赐庄、独墅湖、阳澄湖和未来4个校区,占地4586亩,建筑面积159万余平方米。苏州大学历史意义:精神传承:从东吴大学到苏州大学,“开放融合,养正至善”始终是苏州大学的精神所在,“开放”是一种胸怀,“融合”是一种姿态,而“养正至善”则来自于1929年杨永清校长提议的校训:“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历史地位:是中国第一所西制大学,由美国基督教监理会于1900年创办,前身是苏州的博习书院、宫项书院和上海中西书院,是中国开设最早的教会大学之一;鉴于师资力量和学生知识的匮乏,先开设中学班,到1905年才开始招收大学生,最有名的是生物学和法学,堪称人才辈出。

华东交通大学的学术研究

截至2016年3月,学校拥有省部级以上科技创新和智库平台近30个。其中包括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3个,江西省院士工作站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实验室、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1个,省级重点研究基地7个,省级产学研示范基地2个。 学校是江西省首个国家级知识产权培训基地。 省部级科研机构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铁路环境振动与噪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载运工具与装备实验室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3个) ”交通基础设施环境与安全“协同创新中心、”南方山地果园智能化管理技术与装备“协同创新中心、稀有金属冶金全流程一体化控制协同创新中心 江西省重点实验室(7个)道路与铁道工程实验室、载运工具与装备实验室、体质健康与运动干预实验室、射频通信与传感器网络实验室、先进控制与优化实验室、建筑过程模拟与控制实验室、岩土工程基础设施安全与控制实验室 江西省发改委省级工程实验室(1个)江西省农产品光电检测技术与装备工程实验室江西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1个)结构工程实验室江西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5个)交通运输与经济研究所、女性研究中心、体育健身研究中心、知识产权研究中心 、江西省交通与工程应用翻译研究中心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高铁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 江西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学推广与艺术设计研究中心 江西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研究中心 江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光电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江西省院士工作站(1个)岩土工程(龚晓楠院士) ●馆藏资源截至2015年6月,华东交通大学图书馆收藏纸质图书203万册,电子文献233万册,为中国学术期刊文献检索一级咨询站。订各类中外文期刊19147种:其中中文期刊17274种,外文期刊1873种。 一方面,图书馆根据学校交通特色专业,紧紧围绕学校的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传统优势学科来进行交通运输工程特色馆藏建设。另一方面,积极加快数字化图书馆建设进程,引进了学校学科建设需要的中外文数据库近40个,并加强特色数据库建设,自建了华东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10年3月19日,由华东交通大学图书馆倡议发起成立了昌北高校图书馆联盟。现成员馆还有江西财经大学图书馆、江西农业大学图书馆、南昌航空大学图书馆、东华理工大学图书馆、江西中医学院图书馆、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图书馆。师生通过访问昌北高校数字图书馆,可以在联盟的1100余万册图书、近4亿条元数据中享有一站式检索、在线阅读、原文传递以及馆际互借等文献服务。 ●学术期刊学校于1984年创办了《华东交通大学学报》,为综合类学术理论双月刊,自2014年起,期刊定位为“大交通类”研究性期刊,设立了“交通科学与工程”、“交通管理与控制”、“学科基础与前沿”、“学科交叉”四个栏目。期刊被波兰《哥白尼索引》(IC)、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PD)、中国知网、维普科技、万方数据等国际国内重要数据库全文收录。《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1年度和2014年度两次获教育部发展中心《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一等奖》。

福建师范大学的宿舍条件怎么样

福建师范大学(旗山校区)户:大一进来住哪里?88:新生一般是安排在桂苑(离快递站超近)旗山校区总共有五个生活区:榕苑、桂苑、桃苑、李苑和兰苑。除了兰苑位于学校南部外,其他四个生活区均位于学校北部。每个生活区附近都有食堂,超市等等,配备齐全P:宿舍多少人住?桌床是什么样的?9:大一是住六人间,也有五个人住六人间的,按照各个学院人数参考分配。大一宿舍有两套上床下桌,桌子一排坐三个人。两套上床下床。(参考p2)鸥床铺尺寸为0.9*1.959:宿舍舍友怎么分配?83:大一各个学院自行分配(一般是随机分配舍友或者按照号数排列);大二可以自选舍友(四人间空间会大很多~参考p4)9:宿舍硬件设施怎么样?:标配风扇 空调 洗衣机 热水器 阳台 有独立卫浴「!自带电器电功率不能超过1200w容易跳闸!洗衣机用的是“小依”按次付费P:学校这么大,怎么出行呢?:咱们有校园小白!在校园内你想去哪就能载你去哪~按次付费(1r)「p5」P:宿舍有门禁吗?88:宿舍楼下大门设有门禁,需要使用一卡通(开学会发放)来开门。·「早上6:30门禁自动打开周天到周四的门禁时间是22:30周五周六是23:00门禁。](咱们宿舍楼没有统一熄灯哦,不过也不能打扰别人休息,共同维护良好的宿舍环境感醇)最后附上福建师范大学旗山校区的地图

东吴大学是211吗

是的。苏州大学该校位于风景如画的苏州市,是我国211工程大学,位列“双一流”阵容,该校前身是1900年成立的东吴大学。

重庆交通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大学

重庆交通大学在有的省份招生是一本、有的是二本。重庆交通大学坐落在重庆市,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综合性普通高等院校,具有颁发国家承认的研究生、本科、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学历资格和外国留学生招生资格。重庆交大(原重庆交通学院)原隶属于交通部,是西部尤其是西南地区公路及水路交通的重要人才培训中心,其王牌专业为桥梁(交通部唯一重点学科)、道路及港口航道工程,交通相关专业在全国发展排名靠前。创建于1951年,是一所具有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是多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扩展资料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半月谈》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奖特等奖、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等荣誉称号,周水兴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王戎获评“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全国模范教师”,教工党支部书记工作案例入选中组部、教育部工作案例汇编。面向未来,学校将秉承“明德行远、交通天下”校训,弘扬“甘当路石、进无止境”办学传统,立足西部,面向全国,争创一流,努力建设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国内知名,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大学,为交通运输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重庆交通大学重庆交大——学校简介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 zy.offercoming.com

福建师范大学前身

福建师范大学前身介绍如下:福建师范大学前身是: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福建师范大学(Fujian Normal University,简称福建师大),是福建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是全国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学校位于福州,现任党委书记潘玉腾、校长王长平。校训为“知明行笃,立诚致广”。福建师范大学肇始于1907年清朝帝师陈宝琛先生创办的“福建优级师范学堂”,后由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福建协和大学、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等单位几经调整合并,于1953年成立福建师范学院,1972年易名为福建师范大学并沿用至今。2012年,教育部与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建福建师范大学。师资力量:截至2022年6月,学校校本部拥有1872名专任教师。其中,高级职称人员占63.57%;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65.54%;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1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1人,国家高层次特殊人才支持计划9人、青年拔尖人才3人,青年学者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含海外)6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专家评审组召集人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8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9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教学名师”2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5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6人,历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4人。

广东比较好的5所大学都有哪些?

1、南昌大学南昌大学(Nanchang University),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是国家“双一流”计划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与江西省部省合建高校、江西省高水平大学整体建设高校。2、中山大学中山大学(Sun Yat-sen University),简称“中大”,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是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广东省共建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位列首批国家“双一流”A类、“985工程”、“211工程”,入选国家“珠峰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3、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华南师大”,是广东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是首批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入选国家“111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国培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4、暨南大学暨南大学(Jinan University)简称“暨大”,是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高等学府,直属中央统战部领导,教育部、中央统战部、广东省三方共建大学;是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985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国家“111计划”。5、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华工”,位于广州市,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是教育部与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A类)、“211工程”、“985工程”,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南昌大学百度百科——中山大学百度百科——华南师范大学百度百科——暨南大学百度百科——华南理工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滨海学院怎么样

北京交通大学滨海学院挺好的,教育水平好,就业选择多。两个方面:1、排名高:北京交通大学全国排名40名, 不错的院校。北京交通大学是“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还是重点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国铁路总公司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具有研究生院的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高校。扩展资料:学校学术资源:学术期刊:《北京交通大学学报(原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75年创办,2004年更名。《北京交通大学学报》是中国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铁路运输类核心期刊,多次被中国学术期刊评价委员会、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截至2016年,《北京交通大学学报》已被下列数据库或文摘类刊物收录: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网络中心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文科技资料目录——铁路》;

长安大学学报投和西南交通大学学报哪个好投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北大核心期刊、Caj-cd规范获奖期刊,综合影响因子为0.547。《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长安大学主办,综合影响因子为0.192,国家级期刊。《西南交通大学学报》是由西南交通大学主办,期刊荣誉为: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科双效期刊。综合影响因子:0.815《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西南交通大学主办,综合影响因子为0.290。期刊级别: CSSCI南大核心期刊 如还有不明白的问题,欢迎来扣我。①⑦⑥0④⑤⑦⑥⑨③ ②⑤⑧⑨③①⑥⑥⑥④

福建师范类大学有哪几所

1、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是福建省人民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共建高校,入选中国“2011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福建省重点建设三所高水平大学之一。福建这所师范大学不是985、211,却有实力强劲的“顶级学科”。2、闽南师范大学闽南师范大学创建于1958年的闽南师范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大学,文化底蕴浓厚,坐落于福建省漳州市,是重点建设的高校。福建省综合实力最强的院校排行中,也有它的名字。3、泉州师范学院泉州师范学院坐落在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侨乡——泉州。泉州师范学院在外省是二本招生,最低分数线超过二本90分以上。学校以师范类专业为主,也有非师范类应用型专业,艺术类专业中,服装设计专业不错。4、宁德师范学院宁德师范学院是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大学。学校前身是建于1958年的福安师范专科学校,1978年复办时更名为宁德师范专科学校,1994年3月更名为宁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5、福建技术师范学院福建技术师范学院为省属公办全日制本科院校,主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和职业教育师资,是福建唯一一所定位培养职业教育师资的高校和福建省职业教育教师发展联盟理事长单位,是一所以工为重,文、理、工、教、经、法、管、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师范类高校。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福建师范大学、百度百科-闽南师范大学、百度百科-泉州师范学院、百度百科-宁德师范学院、百度百科-福建技术师范学院

广东省内的重点大学有哪些

广东省重点大学有: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汕头大学等。(仅供参考) 扩展资料   部分院校介绍:   一、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简称“中大”,由孙中山先生创办,有着一百多年办学传统,是中国南方科学研究、文化学术与人才培养的重镇。中山大学是教育部和广东省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同时也是“珠峰计划”、“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   二、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简称华南理工,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创建于1934年,是历史悠久、享有盛誉的中国高等学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院校之一,入选“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和“国家双创示范基地”。   三、暨南大学   暨南大学,简称“”暨大(JNU),是中国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学府,是中央部属高校,直属“国务院侨务办公室”领导。学校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大学,入选国家“111计划”、“2011计划”、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是教育部、国侨办、广东省三方签约重点共建大学。   四、华南师范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简称“华师”,坐落于广州市,始建于1933年,前身是当代著名教育家林砺儒先生创建的广东省立勷勤大学师范学院,是广东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入选首批“211工程”、国家“111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广东省高水平大学整体建设高校、广东省重点大学,是中国100所首批联入CERNET和INTERNET网的高等院校之一。   五、华南农业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建立于1909年,是一所以农业科学和生命科学为优势,以热带亚热带区域农业研究为特色,农、工、文、理、经、管、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是广东省和国家农业部共建的省部共建大学,国家重点建设大学,也是首批广东省“九五”和“十五”期间自主重点建设的10所省级211——广东省“211工程”高校和广东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

广东985和211大学有哪些

一、广东211和985大学名单广东211大学名单排名 学校名称 所在地 生源质量分1 中山大学 广东 81.12 华南理工大学 广东 74.83 暨南大学 广东 69.64 华南师范大学 广东 60广东985大学名单排名 学校名称 学校所在地 生源质量分1 中山大学 广东 81.12 华南理工大学 广东 74.8二、中山大学简介中山大学由孙中山先生创办,有着一百多年办学传统。作为中国教育部直属高校,通过部省共建,中山大学已经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综合性大学。现由广州校区、珠海校区、深圳校区三个校区、五个校园及十家附属医院组成。中山大学正在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努力成为全球学术重镇。中山大学具有人文社科和理医工多学科厚实基础,不断追求学术创新,以国际视野开放办学,现已形成了“综合性、创新性、开放性”的特色。学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以“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为人才培养目标;以“面向学术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基本导向;树立了“三校区五校园”错位发展、合力支撑的发展思路。学校正在努力推进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由常规发展向主动发展转变,由文理医优势向文理医工各具特色、融合发展转变。现在,中山大学正站在新的起点上,为建设成为“国内高校第一方阵、世界一流大学行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办学总经费增长迅速:2018年学校决算总收入超过85亿元人民币。学科实力较强,影响力突出:学校有19个学科领域进入ESI世界前1%,学科领域数量仅次于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并列国内高校第2位,其中有15个学科领域进入前0.5%,2个学科领域进入前0.1%。在第四轮全国学科水平评估中,学校50个学科参评,A类学科数(A+、A、A-)14个。师资力量雄厚:现有院士(含双聘)20人,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入选者146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63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9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9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入选者57人,高层次人才数量居国内高校前列。三、华南理工大学简介华南理工大学地处广州,是直属教育部的全国重点大学,校园分为五山校区、大学城校区和广州国际校区,是首届“全国文明校园”获得单位。学校办学源远流长,最早可溯源至1918年成立的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正式组建于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调整时期,为新中国四大工学院之一;1960年成为全国重点大学;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3年在全国高校首开部省共建之先河;1995年进入“211工程”行列;2001年进入“985工程”行列;2017年入选“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名单,2018年在“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排名第201-300位。如今的华南理工大学已经发展为一所以工见长,理、工、医结合,管、经、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建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整体水平进入全国前10%;9个学科领域进入国际高水平学科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农业科学4个学科领域进入前1‰,入选数在全国高校中并列排名第6位,华南地区首位。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高等教育各类学生51万多人,一大批毕业校友成为中国科技骨干、著名企业家和领导干部。学校被誉为工程师和企业家的摇篮,毕业生就业率多年来位居全国高校和广东省高校前列。2017年,入选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学校以雄厚的原始科研创新能力推动一流大学建设,建有27个国家级科研平台、185个部省级科研平台,数量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广东高校首位。2009年以来,累计获中国专利奖数量排名全国高校第一;2015年,专利技术转让指标居全国高校榜首。

福建师范大学有哪些专业

福建师范大学专业如下:学校有4个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涵盖汉语言文学、经济学、地理科学、体育教育、音乐学、美术学等6个专业。学校有10个特色专业,分别是美术学、体育教育、汉语言文学、音乐学、英语、物理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地理科学、经济学、历史学。学校有9个省级特色专业,分别是教育学、化学、电子信息工程、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生物科学、软件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6个专业入选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教育学、学前教育、心理学、经济学、汉语言文学、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英语、旅游管理、音乐学、体育教育、美术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理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还有化学、地理科学、广播电视学、广播电视编导、法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翻译、舞蹈学、运动训练、生物科学、生物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汉语国际教育、环境工程、小学教育、金融学、服装与服饰设计、统计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17个专业顺利完成教育部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认证专业数量位居全国师范院校前列。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等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近年来英语、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工商管理类、电子信息类、地理科学类、金融学类、新闻传播学类、翻译、法学、人工智能等专业也深受考生欢迎。今年新增的网络与新媒体、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布局福建省四大优势产业,是文化产业生活紧密相关热门专业,欢迎考生报考。

广东省都有哪些大学

广东所有大学名单,共计154所,其中本科学校67所,专科学校87所,比较不错的大学有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以下是具体名单,供大家参考:说明:备注为民办为民办大学,其他为公办大学。1、广东本科学校名单【67所】序号 学校名称 主管部门 所在地 办学层次 备注1 中山大学 教育部 广州市 本科 2 暨南大学 中央统战部 广州市 本科 3 汕头大学 广东省 汕头市 本科 4 华南理工大学 教育部 广州市 本科 5 华南农业大学 广东省 广州市 本科 6 广东海洋大学 广东省 湛江市 本科 7 广州医科大学 广东省 广州市 本科 8 广东医科大学 广东省 湛江市 本科 9 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东省 广州市 本科 10 广东药科大学 广东省 广州市 本科 11 华南师范大学 广东省 广州市 本科 12 韶关学院 广东省 韶关市 本科 13 惠州学院 广东省 惠州市 本科 14 韩山师范学院 广东省 潮州市 本科 15 岭南师范学院 广东省 湛江市 本科 16 肇庆学院 广东省 肇庆市 本科 17 嘉应学院 广东省 梅州市 本科 18 广州体育学院 广东省 广州市 本科 19 广州美术学院 广东省 广州市 本科 20 星海音乐学院 广东省 广州市 本科 21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广东省 广州市 本科 22 深圳大学 广东省 深圳市 本科 23 广东财经大学 广东省 广州市 本科 24 广东白云学院 广东省教育厅 广州市 本科 民办25 广州大学 广东省 广州市 本科 26 广州航海学院 广东省 广州市 本科 27 广东警官学院 广东省 广州市 本科 28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广东省 广州市 本科 29 五邑大学 广东省 江门市 本科 30 广东金融学院 广东省 广州市 本科 31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广东省教育厅 中山市 本科 民办32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广东省 茂名市 本科 33 东莞理工学院 广东省 东莞市 本科 34 广东工业大学 广东省 广州市 本科 35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广东省 广州市 本科 36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广东省 佛山市 本科 37 广东培正学院 广东省教育厅 广州市 本科 民办38 南方医科大学 广东省 广州市 本科 39 广东东软学院 广东省教育厅 佛山市 本科 民办40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 广东省教育厅 广州市 本科 民办41 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 广东省教育厅 广州市 本科 民办42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 广东省教育厅 广州市 本科 民办43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 广东省教育厅 广州市 本科 民办44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 广东省教育厅 广州市 本科 民办45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 广东省教育厅 湛江市 本科 民办46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 广东省教育厅 广州市 本科 民办47 广州理工学院 广东省教育厅 广州市 本科 民办48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广东省教育厅 珠海市 本科 49 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 广东省教育厅 广州市 本科 民办50 广州大学松田学院 广东省教育厅 广州市 本科 民办51 广州商学院 广东省教育厅 广州市 本科 民办52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广东省教育厅 珠海市 本科 民办53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广东省教育厅 珠海市 本科 民办54 广州工商学院 广东省教育厅 广州市 本科 民办55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 广东省教育厅 广州市 本科 民办56 广东科技学院 广东省教育厅 东莞市 本科 民办57 广东理工学院 广东省教育厅 肇庆市 本科 民办58 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 广东省教育厅 肇庆市 本科 民办59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 广东省教育厅 东莞市 本科 民办60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 广东省教育厅 广州市 本科 民办61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广东省 广州市 本科 62 南方科技大学 广东省 深圳市 本科 63 深圳技术大学 广东省 深圳市 本科 64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广东省教育厅 珠海市 本科 内地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办学65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广东省教育厅 深圳市 本科 内地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办学66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 广东省 深圳市 本科 中外合作办学67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 广东省 汕头市 本科 中外合作办学2、广东专科学校名单【87所】序号 学校名称 主管部门 所在地 办学层次 备注1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省 佛山市 专科 2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省 广州市 专科 3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省 广州市 专科 4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省 广州市 专科 5 潮汕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省教育厅 揭阳市 专科 民办6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省 深圳市 专科 7 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 广东省 广州市 专科 8 私立华联学院 广东省教育厅 广州市 专科 民办9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 交通运输部(中国民用航空局)广州市 专科 10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省 广州市 专科 11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省 韶关市 专科 12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省 广州市 专科 13 广东新安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省教育厅 深圳市 专科 民办14 佛山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省 佛山市 专科 15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广东省 广州市 专科 16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 广东省 广州市 专科 17 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省教育厅 广州市 专科 民办18 珠海艺术职业学院 广东省教育厅 珠海市 专科 民办19 广东行政职业学院 广东省 广州市 专科 20 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省 广州市 专科 21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省 佛山市 专科 22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省 广州市 专科 23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省 广州市 专科 24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省 广州市 专科 25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省教育厅 广州市 专科 民办26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省 汕尾市 专科 27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省 云浮市 专科 28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省 阳江市 专科 29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省 河源市 专科 30 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省 广州市 专科 31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省 汕头市 专科 32 揭阳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省 揭阳市 专科 33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省 深圳市 专科 34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省 清远市 专科 35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省 广州市 专科 36 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广东省 广州市 专科 37 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 广东省教育厅 东莞市 专科 民办38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广东省 广州市 专科 39 广东文艺职业学院 广东省 广州市 专科 40 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省 广州市 专科 41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 广东省 广州市 专科 42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省 中山市 专科 43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省 江门市 专科 44 茂名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省 茂名市 专科 45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省 珠海市 专科 46 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省教育厅 广州市 专科 民办47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广东省教育厅 广州市 专科 民办48 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省教育厅 惠州市 专科 民办49 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广东省 肇庆市 专科 50 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省教育厅 广州市 专科 民办51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 广东省 广州市 专科 52 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 广东省教育厅 广州市 专科 民办53 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 广东省教育厅 广州市 专科 民办54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 广东省 广州市 专科 55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省 广州市 专科 56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省 广州市 专科 57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 广东省 广州市 专科 58 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 广东省 广州市 专科 59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省 中山市 专科 60 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省教育厅 广州市 专科 民办61 广州松田职业学院 广东省教育厅 广州市 专科 民办62 广东文理职业学院 广东省教育厅 湛江市 专科 民办63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 广东省教育厅 广州市 专科 民办64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省 东莞市 专科 65 广东南方职业学院 广东省教育厅 江门市 专科 民办66 广州华商职业学院 广东省教育厅 广州市 专科 民办67 广州华夏职业学院 广东省教育厅 广州市 专科 民办68 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 广东省 佛山市 专科 69 广东青年职业学院 广东省 广州市 专科 70 广州东华职业学院 广东省教育厅 广州市 专科 民办71 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 广东省教育厅 东莞市 专科 民办72 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 广东省 广州市 专科 73 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省 惠州市 专科 74 广东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广东省教育厅 肇庆市 专科 民办75 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 广东省 广州市 专科 76 惠州城市职业学院 广东省 惠州市 专科 77 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 广东省教育厅 清远市 专科 民办78 广东茂名健康职业学院 广东省 茂名市 专科 79 广东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省教育厅 东莞市 专科 民办80 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 广东省 茂名市 专科 81 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省 广州市 专科 82 惠州工程职业学院 广东省 惠州市 专科 83 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 广东省 江门市 专科 84 广东茂名农林科技职业学院 广东省 茂名市 专科 85 广东江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广东省 江门市 专科 86 广东财贸职业学院 广东省 清远市 专科 87 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 广东省 湛江市 专科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周边的交通便利吗,有好玩的地方吗?

解析“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周边的交通便利吗,有好玩的地方吗?”这个问题似乎是学姐们来校之前最关心的问题。因此,我不仅要用一种活泼、轻松的方式回答这个问题,还要尽可能详细地介绍交通和好玩的地方,让学姐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协和学院周边的情况,同时也为来校的新同学提供帮助和指导。一.顺畅又方便的周边交通在协和学院周边,交通非常的方便。附近停车设施也比较多,虽然位置不是很多,但只要早点来一下,肯定可以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停车。二.周边好玩的地方首先是荣乌湖公园,这个景色美不胜收的地方既可以欣赏美景,还可以泛舟浪漫小湖中,白天和晚上都非常值得一去。另外,在协和学院周边还有一些好玩的娱乐场所。如果年轻的学姐们爱古风,那么良辰美景茶馆则是另一个不错的选择,这里环境优美,装修别致,提供各种美味的甜点和茶饮,让你感受古风漫步的氛围。三.总结:一个安逸的生活方式协和学院周边的交通和娱乐生活都很方便,使得大家可以享受一个舒适的生活方式。大家不仅可以在学校中学习、锻炼自己,还可以周边去到许多好玩的地方放松自己。

广东有那些大学

广东的大学有: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等等。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广东医科大学、广东药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广东金融学院、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州航海学院、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排序即排名。其中深圳的南方科技大学是个比较特殊的学校。以上八校连同中大华工10所高校均为广东省高水平大学。第三层级的高校9所: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汕头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广州大学、广州医科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东莞理工学院、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五邑大学。以上九校连同上面的十校共19所高校均位列广东省“双高”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简称华农),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全国重点大学,[1]是广东省人民政府和农业农村部共建的省部共建大学。学校坐落于广州市天河区,现任校长刘雅红,校训为“修德、博学、求实、创新”。截至2022年8月,学校土地总面积8261亩,建筑总面积140万平方米,校内教职工3459人。设有25个学院(部),102个本科专业,1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3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作物学入选国家“一流建设学科”。华南农业大学的前身为1909年创立的广东全省农事试验场暨附设农业讲习所。1952年由中山大学农学院、岭南大学农学院和广西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及病虫害系的一部分合并成立华南农学院,1984年更名为华南农业大学。截至2022年,华南农业大学位列软科2022中国大学排名第90名。

福建师范大学音乐系老师名单

福建师范大学音乐系老师名单:叶松荣、王州、王耀华。1、导师姓名:叶松荣性别:男所属院校:福建师范大学所属院系:音乐学院职称:教授,音乐学院院长导师类型:博导、硕导招生专业:音乐与舞蹈学研究领域:西方音乐史叶松荣老师左二2、导师姓名:王州性别:男所属院校:福建师范大学所属院系:音乐学院职称:教授、副院长导师类型:博导、硕导招生专业:音乐与舞蹈学研究领域:民族音乐学、音乐教育学个人简介:王州,男,1971年4月生,文学博士,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教授、博士生导师。3、导师姓名:王耀华性别:男所属院校:福建师范大学、所属院系:音乐学院职称:教授导师类型:博导、硕导招生专业:音乐与舞蹈学研究领域:民族音乐学、音乐教育学个人介绍:王耀华,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福建省龙岩长汀人。1961年福建师院(现福建师范大学)艺术系音专毕业。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福建省优秀专家,曾任福建师大音乐系教授等。
 首页 上一页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下一页  尾页